>
没办法。
夏侯尚知道自己去说情了也救不了。
哪怕是辈分更高功勋更著的夏侯渊仍活着,去求情也救不了。
毕竟,就曹丕那点器量,连救过曹操的族叔曹洪都想杀之而后快呢,更莫说是外祖母的亲族了。
经此两次打击后,谯郡丁氏声势已然日暮西山,但未到一蹶不振的地步。
偌大的丁氏一族并非只丁冲这一支。
如另一支丁斐,虽然官位止于典军校尉,但早年同样备受曹操宠信,也没有参与魏夺嫡而受到牵连,犹有复起之时。
现今丁斐早已亡故,其子丁谧便是希望所在。
首先,他很聪明。
在见识过曹丕的秉性后,于曹丕在位期间,他藏身山野隐居,不与人交游。
其次,他颇有心计。
待当今天子曹叡继位且彰显出有容人之器后,他便在邺城故意挑衅曹魏王公,以此让曹叡闻其名;后又彰显出才干,让曹叡觉得他咸有父风、授职度支郎中,由此步入仕途。
但他还是走错了一步。
竟没有选择继续隐忍、脚踏实地做出功绩以期重振门楣,而是与何晏、诸葛诞、邓飏与夏侯玄等人交游、共相题表邀名于世。
也因此被曹叡以“构长浮华”之名,免官废锢。
丁谧的宦海沉浮,本来与夏侯惠诸兄弟的干系不大,因为两家如今已然疏远了许多。
如早年丁氏亡故时,仍隐居的丁谧并没有前来吊唁。
且夏侯惠诸兄弟才是与丁谧有血缘关系的姑子,但他被授职来洛阳后,却是不曾前来拜访安宁亭侯府,而是与夏侯玄走得更近。
现今,夏侯衡作书来言及丁谧,乃是那日夏侯和在入阙之途“偶遇”了他。
也就是宴罢夏侯和归去时,声称需要禀过大兄才告知夏侯惠之事。
“似是听闻稚权已自并州归来,不知果然否?”
是时,他是这么问夏侯和的。
很直接的表露出了,他想与夏侯惠有所交集之意。
故而,夏侯衡在思虑两日后,便径直将谯郡曹、丁与夏侯三家之间的牵绊一一录于书,让夏侯惠参详后,自决是否要与丁谧会面。
之所以没有直接帮夏侯惠做出决定,是因为他仍念外家之情,但又恐自家六弟的仕途被牵连了。不管怎么说,丁谧身份本就敏感,还是被天子罢黜且禁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