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待片刻后止住了笑声,丁谧又复如先前那般,正襟危坐静候结果。
这次,夏侯惠不复沉吟。
而是轻声谓之,“不瞒彦靖兄,秦元明班师归来之日,便是我赶赴淮南之时。此去多久方复归洛阳面君,或许一年半载,亦或者二三岁之后。不知兄,可嫌时长日久否?”
是的,他有了接受丁谧依附的打算。
不管怎么说,此人见识不凡、才略不缺,若能引为腹心,对自身日后定是大有裨益的。
尤其是丁谧如今乃是势孤来求,他若半点情面都不给的拒绝了,彼必怀恨在心,日后不乏处心积虑来谋算自己了。
最后一个理由,则是有些阴险下作他不能资敌啊!
以丁谧之才,哪会缺乏招揽之人啊~他弃曹爽而来,自己又不纳之,万一一个想不开就去投奔司马家了呢?至于他言中之意,声称不是现今向天子曹叡求情,并非不是他没有办法让曹叡解除对丁谧的禁锢,而是为了以防万一。
防人之心不可无嘛。
他又不是曹爽,别人只是指着洛水放了个屁,就兴高采烈带着三族老小赶赴黄泉之下与先人团聚了。
况且权势之路,兄弟尚且阋墙。
如徒手能与猛兽搏斗、正值壮年的曹彰,犹在洛阳朝见时暴毙呢!丁谧不过他外兄罢了,焉敢不慎!
所以,他需要时间来验证一下,丁谧是否真心来求依附。
比如看他什么时候与曹爽断交、什么时候不复与那些同样被浮华案禁锢的友朋来往,看他在这段时间里是否还会去寻求他人依附,等等。
再者,太容易得到的东西,是不会被珍惜的。
畜养爪牙,譬如饲鹰。
常使饥之可为用,不可饱之而扬去,更不可姑之。
丁谧自是不知道他所想的。
且还心中颇为感慨,庆幸自己此番赌对了。
要知道,他可是被天子诏令禁锢的!而夏侯惠竟是声称短则一年半载,久则二三岁,便会帮他谋求解除禁锢,如此承诺孰敢许之!反正他知道曹爽不可能有这种魄力。
对,他并不担心夏侯惠是夸夸其谈,过后便食言而肥。
丈夫言必信、行必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