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辰之事。
一半是不想拂了自家细君的孝心,一半是因为他很快就要离开洛阳了。
虽然镇护将军的任命已然下来三天了,但他还没有正式上任,这两天都是被天子曹叡召去与卫臻、蒋济辩论去了。
话题是关乎征伐辽东公孙渊的。
提出辽东可伐且被天子转去幽州任职的毌丘俭,还没有交接荆州事务完毕、尚未归来洛阳,故而天子让他来替毌丘俭“受过”。
夏侯惠对此非但毫无怨言,且还颇为欣喜。
理由是曹叡还私下给他说了句,“稚权先前在淮南时,曾声称愿为国讨不臣辽东公孙,今朕亦不想容公孙恣睢矣。然而,庙堂重臣皆以辽东公孙历经三世,道远而兵盛,难以灭之,力谏朕不可动刀兵。若稚权能驳重臣之言,朕便如你之意,与毌丘仲恭并力讨不臣!”
如此,哪能不让夏侯惠干劲十足呢!要知道,他如今唯一缺乏的,就是堂堂正正之战、攻城拔寨的战事经验了。
只要能参与辽东之战,且将公孙渊给灭了,朝野上下就再也不会以年纪不大、阅历太浅而质疑他了。
只不过,卫臻可不是那么好说服的。
尤其是还有看似两不相帮、实则偏向卫臻的蒋济在一旁拉偏架。
因为蒋济才是最早反对对辽东公孙用兵的人。
早在太和六年(232),公孙渊与江东孙权媾和之事被魏国探析后,愤懑之下的曹叡便打算让幽州刺史王雄走陆路、时任殄夷将军田豫从青州走海路进军辽东,那时蒋济就以“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为由劝阻过了。
事实也正如蒋济所料。
那次伐辽东之议,只是以田豫袭击了江东返航的船队后,便无疾而终。
故而,现今蒋济仍持有着反对的意见。
之所以没有在庙堂上反驳毌丘俭的表奏,那是因为卫臻已然反驳了,他无需再多此一举而已。
也就是说,夏侯惠想去辽东是道险且难啊~不管是真实的道路,还是庙堂的言路。
“好了,细君,我该前去叩阙了。”
应下了王元姬所请后,夏侯惠将手放在她的发髻上揉了揉,轻声谓之,然后不等她作答,便转身走出了博昌亭侯府。
少时,至南阙司马门。
源于天子早有所嘱以及他如今在中军内的身份,值守甲士都不需要通传,便打开城门让他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