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四兄的意思。
在这个时代里,将领对子侄辈的教导不止是勒令读兵书,更注重言传身教、实战观摩历练。如他五兄夏侯荣才十三岁就战殁沙场,就是此缘由。
四兄夏侯威当然也知道他马上就要督兵伐辽东了,所以才将次子遣来幽州。
不管夏侯庄日后是否戎服,这都是一次难得的成长历练。
由此可看出,他对夏侯庄的期待很高。
所以,兄命不可违的自己,得作好好扮演严师角色的准备喽?无声的笑了笑,夏侯惠将四兄的书信收好,最后将大兄夏侯衡的书信铺展在案,肃容细细看读。
夏侯衡的书信,就没有什么家长里短了。
而是录了近些时日许多京师洛阳内发生的事情予他。
如曹肇官职转迁、实权大增,与秦朗曹爽相互猜忌以及与夏侯献面和心不和之事;如原本与曹肇、何曾颇为亲近的司马昭,倏然就称病不出府,断崖式与曹肇划分界限的趣闻;还有一些关乎朝廷官员的升迁任免。
其中,有与夏侯惠亲善中书侍郎王基、很久没有谋面的杜恕。
王基因为上疏谏言天子曹叡止奢,被外放去当安平太守了;中郎杜恕则是因为近些年收揽天子门生做得很出色,曹叡欣悦之余便将他转为尚书郎、重回中枢。
但这些都不是夏侯衡书信里的重点。
先前允诺重启私人情报系统的他,还在书信末尾言简意赅的录上几句话。
曰:天子东幸许昌宫,中书令、护军将军与陈侍中等随行,因诏扩许昌宫殿之事,孙与蒋数龃龉、陈谏而不听,遂称病避之。
曹爽累请天子复文钦职,系毕轨之谋也。因何晏、泰初之故,今李胜、邓飏与毕轨等皆与爽善也。
秦朗本与燕王善,后避讳疏之,曹爽劝之,夏侯献复争,朗皆不听,闭户谢客,三人似有神离之迹。
义权婚,桓禺告假归京,多饮仗醉言曹演入长安后,事太尉敬焉,遂与郭淮、牛金等日渐亲善。
泰初往荆州拜俊林兄,俊林兄斥其不念宗族骨肉情,泰初愧之。
夏侯惠看罢,耷眼捻须沉吟,两根手指在案几上轻轻的无规律的敲着。
这是他思虑棘手的事情时,才会有的举动。
是的,棘手。
第一个棘手的问题,是他倏然觉得天子曹叡看不透了。
因为放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