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夏侯惠心念百碾的听着丁谧介绍时,昂然在坐的石鉴也在思索对策。
他当然知道方才在众目睽睽之下对韩龙等部曲指桑骂槐,就是在明目张胆的挑衅着夏侯惠,也必然会迎来报复。
但他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沽名钓誉。
而是在辽东公孙覆灭的时候,就有人暗示过他,如若他能寻个机会开罪夏侯惠的话,那么,未来他的仕途将会有人保驾护航。
今日恰逢其会,他就毫不犹豫的付诸于行了。
是啊~当时一听对方许下的承诺,他当即就满口应允了。
没办法,他是寒门子弟。
对方既然找到了他,流露出了这种要求,就意味着对方将他当作“自己人”了,如果他拒绝了,选择继续当个“外人”,那么,他就成了对方的敌人了。
他得罪不起夏侯惠,他也同样得罪不起提出要求的人,也没办法中立那就只能选择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
毕竟,他选择得罪夏侯惠,至少还有对方的承诺作为盼头。
当然了,他也可以选择去寻夏侯惠告密。
但细细思索了一番,他便放弃了。
试问,一番没有凭证的说辞,有几分可信度呢?
夏侯惠愿意相信他吗?退一步而言,就算夏侯惠选择相信了,对他来说,将迎来的结果什么呢?
无非,是为了逃避对方的加害,他从此以后只得庇护在夏侯惠的羽翼之下,但前程嘛.夏侯惠未必会帮他争取,他也无法提出要求。因为将他庇护周全,就已经是很大的恩情了,他怎能索求过多、徒增他人讥呢?另一层考虑,则是寒门士子,也是“士”!源于前朝汉室外戚、宦官弄权的干系,士人对选择依附的对象十分慎重。
而今朝,先帝曹丕明令后宫与宦官不得干政了,但取代外戚权柄的就是远支宗室与谯沛元勋子弟。
虽说,谯沛元勋子弟的风评还不算坏。
但前提是要和谁比、
对他提出要求的人,是世家名门之后!
所以说,一番利弊分析后,他做出选择并不难。
又或者说,对方胆敢提出这种要求,就是吃定了他,笃定了他不会去寻夏侯惠和盘托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