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正月,泰山郡山茌县言黄龙见。
太史高堂隆以为魏得土德,故黄龙见,宜改正朔,易服色,尚黄。
过二日,转护军将军蒋为光禄勋、加侍中职如故;以讨辽东公孙战事罢了,罢夏侯惠镇护将军职,转为中护军;故镇护将军司马陈骞,转为中护军司马。
诏令既下,中书监刘放与中书令孙资复请言,以中书监署庶务繁琐、中书侍郎之缺不可久为由,再次请天子曹叡擢官佐以补。
曹叡令尚书右仆射卫臻,依职察才而举。
卫臻举中护军夏侯惠兼领。
对此,曹叡一改让庙堂诸公共议的作风,径直准奏,以此罢夏侯惠给事中加官。
其实吧,庙堂诸公也不会反驳的。
有资格计议这种事情的人,都已然人老成精了。
哪会猜不到刘放与孙资的请言也好、卫臻的举荐亦罢,都是天子曹叡私下授意的,就走了个名正言顺的流程而已~若说影响,至多是人们对夏侯惠的简在帝心,又多了一分了然以及羡慕罢了。
再者,近来京师洛阳的关注力,也不在夏侯惠身上。
如今魏国仅存的三公、唯一建在的先帝顾命大臣、太尉领雍凉都督司马懿在开春后,以逆蜀国力式微、已然经年不复犯境,以及自身年迈时常染疾为由,上疏庙堂请求去都督职归京了。
这次,天子曹叡没有再独断,而是让庙堂臣僚共议之。
不过庙堂计议的结果也是一面倒。
只有少数缺心眼的臣僚声称蜀国未灭、应遣太医去长安问疾、让司马懿继续留任之外,大多数老臣重臣都赞成了司马懿归京师的上疏。
无他,明眼人都知道这是长文公病故后,司马懿为了避嫌急流勇退、自请放下兵权了。
且这也是一直扶持宗室与谯沛子弟尚未的天子曹叡,期盼的结果。
君臣相得的佳话,孰人会不识趣呢?是故,天子曹叡从善如流诏令恩准了。
且录司马懿多年功勋以及嘉其忠亮,赏赐了许多资财与分户赐司马家诸子侯,并他复上疏阐述雍凉各部的职责任免以及部署供庙堂计议。
依军务部署以及庙堂任免各部职责需要的时间,他应该要到年中的时候,才能正式卸任归来洛阳罢。(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