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君等人,虽然他们也同样能招揽天下贤才,似乎常常为人解忧救困,有着很高的名望。但是那是因为他们都是君王的亲属,位高权重,别人不能也不敢“称之不贤”,他们的“仁义”只是他们地位的附属品而已。
真正的游侠是指那些身处市井之中,却重义轻生,信守承诺,千里奔波只为一个“义”字,即使没有崇高的地位却仍然受人尊敬追捧的人物。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侠”。
在理解游侠之前要首先明白一个概念,那就是游侠眼中的“义气”是高于“法律”的,因此游侠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时常游离于法律之外,甚至视法律为无物。太史公对此并未作出褒贬评价,只是用“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这样的诛心之言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封建时期的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维持剥削的工具,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是律法森严,可对王公贵族来说却是微风拂面。因此对于儒家来说,游侠是统治者的敌人,是法律的践踏者。对于太史公来说,游侠犯法反而是义的体现,是义气之举,他们犯法与王公贵族犯法没有区别,只不过是由于身份地位不同就被儒家与法家区别对待。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太史公特地在正史之中为游侠做传,希望历史之中也能有他们的身影。
游侠的第三个特点是游侠犯法是出于“义”,这样的“义”或许出于友谊,或许出于承诺,甚至会出于素不相识的“久仰大名”,总之,游侠的世界就是人情的世界,为了人情他们可以赴汤蹈火,千里驰援,甚至是以性命相托。比起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与尔虞我诈,游侠的行为显得要有人味得多。
游侠的“侠义”并不等于善良,甚至往往意味着破坏社会秩序。真正的游侠不是文人墨客劫富济贫、惩恶扬善的正义人士,杀人越货对他们来说也是家常便饭。
正如所有的封建王朝一样,统治者最在乎的是自己统治的稳定性,其它的一切只是他统治的附庸。
汉朝的制度建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