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于军事统帅部军师,大汉军事部署,陈汤说了算。
双手扶植陈汤,王凤的一双眼睛却恶狠狠地盯着匡衡。匡衡身居高位,招致很多双恶毒的眼睛。匡衡见不得别人穿歪鞋,可他自己的脚也不正,将鞋给穿歪了。匡衡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国家四百顷土地,理应被罢免。匡衡为人师表,行事却糊涂至此,伤害国家利益,刘骜只得公事公办。
本家之间的较量
“丞相之位就该由我来做!”王凤想得咬牙切齿。可是匡衡毕竟是刘骜的老师,这真叫人头疼。
由于阅历极浅,刘骜什么事都要咨询老师匡衡,大多数都听取匡衡的建议。匡衡不傻,他深知自己是王凤的眼中钉。同时,为了王家大业,王凤必须逼聪明人匡衡让路。然而匡衡主动辞退后,王凤又遇上一个更厉害的对手——外戚王商。
同为外戚,但王凤是现在皇帝的外戚,王商是昔日皇帝的外戚。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今属河北)人。汉宣帝刘询称帝后,怀念死去的老母亲,寻找外戚,找到两个舅舅,分别是王无敌和王武。王武死后,王商继承爵位。王商轻财好义,广交豪杰,慷慨豪迈,声名远播。王武死后,王商只要爵位,将继承的财产全部散给其他兄弟。王商此举,满朝公卿极为赞赏,向刘奭举荐。刘奭欣赏王商轻财好义,封光禄大夫,兼任右将军一职。
当初刘奭想废刘骜,王商极力劝阻,对刘骜有过恩情。于是,匡衡被贬后,刘骜就提拔王商担当丞相一职。王商是元老级人物,轻视王凤这种后生小子,认为王凤只是跳梁小丑一个。王凤当大司马,王商当丞相,两人相见便是冤家路窄。王商是火炮,只要心里不舒服,就要张嘴批评,甚至公开批评王凤,说对方太过专权。
对于王商,王凤不敢乱说。成帝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秋,黄河连续四十多天的大雨泛滥。长安城谣言四起,说长安将要被淹没。朝臣听说后,十分惊恐。刘骜无能,惊恐很自然;王凤强人一个,也害怕。刘骜召集朝臣商议对策,王凤建议皇帝和皇后先登船逃命,然后再救其他人。朝臣被吓傻了,大脑失灵,都同意王凤。
众人惶急纷乱,王商淡定从容,告诉刘骜不必惊慌。王商说,自古以来,没有发生过一次长安被淹的事,即使政府最昏庸无道也没发生。王商指出,传说长安将要被淹的话一定是谣言,不能相信。如果听信谣言,让百姓登城避灾,长安人多,必然骚乱,无法预料后果。刘骜派人查探,证实长安将要被淹的话确是讹传。面临大事,王凤慌慌张张,毫无大司马的风范。王商淡定从容,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朝臣深深佩服。
其实,王商认为王凤是后生小子,是有原因的。美男子王商,身高八尺,容貌非凡,很有人格魅力。匈奴单于来朝,在大街上见到王商,啧啧称奇,万分拜服。面对容貌超常,身躯伟岸,智谋过人的王商,王凤只能低头自认跳梁小丑。王商是老江湖,面对大事不慌不乱,很厉害。可惜,他太顽固,不知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无论多么厉害,做人都不能狂妄,否则没有好下场,王商偏不相信。王商当上丞相不久,琅玡郡大面积受灾,庄稼颗粒无收。古人总将天灾的原因说成人祸,王商也不例外,决定追究郡守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