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这个,为什么不把钱用作军费?哪怕修路造桥也好。”
少顷,神色淡漠的朱泠婧开口发问:“参谋处,既有的进攻方略下,假使英美已然串通,多久可以平定菲律宾与南洋诸地?”
“回禀陛下,如果一切…不,大体顺利,约莫三个月。”
“如果不太顺畅呢?”
“四个半月到五个月。”程翰想了想,沉吟道:“这已经是比较令人失望的进展了,不大可能。真要是再差劲些,变数就更多了,无从预料。”
时间拖的越久,变数越多,确实没法预料得面面俱到。
事实上拖这么久这几乎没可能,历史上南洋地区的英、荷、美军三个月就被横扫的丢盔弃甲。
虽然本位面他们要更强大一点,但明军也不是吃干饭的,论重武器的数量与优良程度,明军的家底可要丰厚得多。
得益于“鸡犬升天”之理,挂了个军机待诏之衔的周长风也是最近才知道明军给美军准备了多大的惊喜。
为了攻克假想的巴丹要塞区和科罗吉多要塞区,兵部秘密向天津海军兵工厂订购了两门重型臼炮。
主要负责制造巡洋舰与战列舰主炮的天津兵工厂造两门臼炮自然不在话下,二者于去年先后秘密交付服役。
特三七式臼炮口径为416㎜,炮弹重量860㎏,最大射程12㎞,初速410m/s。
与攻城重炮旅装备的小一些的320㎜臼炮一致,新型臼炮的炮弹壳体也为镍钒锰合金钢,弹头则是钨镍铬合金,都是与国之重器相匹配的昂贵材质。
这玩意能击穿大约三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可以有效摧毁美国人在菲律宾构筑的各种永备工事。
“并且,美国的军力也会增长,而非一成不变。”朱泠婧突然开口,补上了关键一刀。
周长风接过了她的话,列举说明道:
“预计明年春季,美国会有大约十个步兵师、两个装甲师、两个骑兵师,总兵力约二十万人,一百三十个航空兵中队,但由于新兵器的产量还没增大,装备与训练情况都非常一般。”
“但是等到后年,其至少会增加五个师和四十个航空兵中队,总兵力增至三十多万人,装备与训练也会显著改善。而且如果有变故,军队扩编的还会更快,如果全力以赴,完全有可能激增至…五十万人甚至更多。”
御前会议谈论至此,最终的决断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
“所以,内阁可还有要说的么?”朱泠婧如是发问,压力一下子就来到了丞相和几位阁臣的身上。
“但……但是,”林羲犹豫了一下,“欧洲的形势不明,天晓得何时爆发大战,而我国至少要到明年才能把初步战备工作准备妥当。”
“别忘了外交手段。”程翰看向了对面的外务阁臣余慎华,“这方面能采取的办法不少,余阁老应该颇有心得。”
后者沉声回复道:“从中作梗、拖延欧洲诸国之决策的确可以,但老夫可没完全把握笃定能争取多少时日,这是不可能料定的。”
“足够了,古往今来从来没有完全准备充分再恰好开战的道理,有八成准备就足矣。”吴维焕如是说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