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妮蒂河,并在多处达成突破,很快就让防线摇摇欲坠。
爱德华-帕蒂克少将顿感不妙,立刻投入预备队,协调己方一切可用炮火支援,掩护预备队发起反击。
一发发4.5英寸榴弹落在河滩阵地上,八百余澳军从两个方向赶来增援,与刚刚攻占前沿阵地、立足未稳的禁卫四团士兵们在残破的阵地上撞在了一起。
“狗日的反扑来了!”
“二班还剩几个?随我过来,到那边去!”
“哇靠!手雷丢完了,快……”
“哒哒哒哒——”
双方步兵很快就陷入惨烈的近战中,短兵相接!
明军以三九式冲锋枪疯狂扫射,澳军也以汤姆逊冲锋枪回击;澳军不断投掷米尔斯手榴弹,明军亦回赠以一九式手榴弹。
两个多小时的激战让两军死伤惨重,大约二千米长的阵线上每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具尸体。
血腥的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时分,因为铁了心要把明军赶回去,所以爱德华-帕蒂克少将又下令投入了第12民兵营。
这支部队的加入终于打破了僵局,禁卫四团一营和二营被迫撤退。
因为来时的那些小舢板大部分已经在激战中毁坏,所以多数官兵只能扒拉着碎木板泅渡过河,一些重机枪和迫击炮也仓促遗弃了。
参战的五个步兵队一共遭受了超过三百人的巨大伤亡,而澳军也因不顾代价的疯狂反扑而损失惨重,大量人员因为暴露在炮火下而遭杀伤。
凯恩斯这一隅之地的战斗牵扯到了许多人的敏感神经,澳大利亚人上下都殷切渴求着胜利。
麦大帅亲自从墨尔本飞赴布里斯班,以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官的身份直接指挥这场战役。
之前在汤斯维尔布防的第2步兵师两天前就已经启程,乘火车赶赴凯恩斯增援。
然而部署在莫尔兹比的大明空军单位已经转变任务,逐渐减少对前线部队的支援,开始加大力度轰炸后方交通。
一字长蛇的铁路线脆弱不堪,修了炸、炸了修,利用火车前往凯恩斯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所以第2步兵师只能靠着双腿赶赴目的地。
陆战状况如此,海上的形势却出人意料的平静。
TF-12舰队的残兵败将已经撤回珍珠港,澳洲地区可用的水面舰艇部队只有小猫二三只——最大的战舰是澳大利亚号重型巡洋舰,其次是荷兰人的特罗姆普号轻型巡洋舰。
除此之外就是十几艘分属荷、澳、美的驱逐舰了。
仅凭这些东西去跟堵在家门口的明军舰队血拼?太天真了,那等同于送掉这寥寥无几的家底。
而在中太平洋地区,明美双方陈兵无数却毫无动静。
庞大的甲字一八〇特务舰队在马里亚纳群岛和加罗林群岛一线游弋,按兵不动。
各型舰艇数以百计的太平洋舰队在马绍尔群岛和威克岛一线巡逻,同样按兵不动。
明军上层希望美军会调舰队南下解澳洲之围,可惜后者却顶住了这个阳谋,偏偏就坐视不管,反正现在澳军是在本土作战肯定能招架得住。
这样诡异的局势被一名英军将领称作“silentpacificwar”,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