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周长风沉吟道:“陛下,既然海战打赢了,那就得抓紧时间喽,从快从速。”
“兵部说这样恐怕会很仓促,有困难。”
“我们难,但敌人更难。”
海战结束后甲字一八〇特务舰队也急需修整,协调上百艘各型舰艇的保养与维修难度可想而知。
然后还要准备跨越半个太平洋把一支上万人的部队运送到夏威夷,并维持其作战能力,这就更加让人头大了。
这些麻烦在支持尽快进攻夏威夷的人看来都不足为虑,全是可以克服的。
现在美国人只有两艘航母可用,大军压境他们只能选择暂避锋芒,如此一来大明海军就可以安心提供支援,正是夺取瓦胡岛的绝佳好时机。
如果再继续拖延,大黄蜂号便会竣工服役,英国人也可能将航母租借给美国人使用,到时候更加难以应对。
所以必须把握当下良机,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其中最激进的论调光是听起来就吓人——甲字一八〇特务舰队放弃休整,现在就捎带上陆战二旅直奔夏威夷,舰队中的给油船剩余的重油刚好够用。
不过主流观点还算正常,打算在两个月内完成准备工作,挥师远征夏威夷。
“这般仓促……最坏的情况是什么?”面带思索之色的朱泠婧忽然问道。
周长风怔了一下,“就是打不下来呗,主动权在我方。”
“后日御前会议商讨此事,议程最迟明日出来,你要准备好。”
“是。”
朱泠婧越来越觉着自己有点吉祥物的意味了,军国大事的决策全都要经过朱士堰的首肯才有效。
此前倒是不明显,因为南洋战役的决策比较简单直接,没有什么可选择性,父女的判断都是一致的。
可如今随着局势变化,二人的分歧就越发多了,但朱泠婧的意见又不算数,这便突显了她没有大权的实质。
这挺让人烦闷的,品尝过大权之甘美的人又怎么还会满足于其余小权呢。
“父亲觉着要准备充裕了再发兵,也就是等到年中,他还想再派人跟英人媾和,这是无用功。”朱泠婧有些不悦地吐槽道。
“谈和?真谈还是假谈?”周长风有些意外。
“自然是假谈。”朱泠婧不咸不淡解释道:“他想借此分化一下英人内部,拖延时间,但这明显没什么效用,要是流传出去反倒不好。”
英国上层当然不是铁板一块,完全坚定支持温斯顿的人只是一部分,其实赞同和大明媾和的人还挺多。
他们的底线是大英帝国的宝石——印杜,除此之外亚洲的其它利益都可以割舍,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对付德社。
老谋深算的朱士堰想通过对印杜方向发动一场小规模的攻势来向英国方面施压,借此扩大英国上层的内部分歧。
但朱泠婧不认同她爹的想法,她认为如今英国的复仇情绪较为高涨,主动提议媾和意义不大,反而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