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外,明军更常用的风冷航空发动机亦开始迭代。
标称功率达到1250匹马力的鹤七式十四缸星形发动机在上个月开始量产。
三七式岸基鱼雷机换装鹤七式引擎,型号衍生为乙型改一;三六式轻型轰炸机换装引擎以后衍生为丙型。
标称功率达到1200匹马力的雕六式九缸星形发动机计划在本月投产。
三六式战斗机换装引擎以后衍生为丁型,同时进行了系列改进——该用适应太平洋地区环境的特殊空气滤清器、加宽螺旋桨的桨叶、尾轮也可收放从而减小阻力等等。
如此一来,三六式丁型的极速达到了550㎞/h,最大航程增加至1260㎞。
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进展是关于大型飞机的。
在战争爆发之前,大明空军免不了要认真应对北方的潜在威胁。
空军中的战略轰炸学派认为组建战略轰炸部队打击敌人的工业区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能够有效削弱敌人的战争能力。
在这些人的推动下,军器局开启了重型轰炸机计划,向各大厂商公开招标。
大明空军在三六年提出的要求是这种轰炸机能够在携带1000㎏航弹时达到3200㎞的最大航程,携带2000㎏航弹时达到2000㎞的最大航程,极速不得低于420㎞/h。
在这个要求在三六年无疑是相当苛刻的,对于大明的航空工业是个巨大挑战。
据此,上行开展了sx-40设计案,昌扬开展了cy-115设计案,沈阳大华飞机公司更是开展了六引擎的dh-621设计案。
大明空军专门拨出了一笔款项,用于资助参与竞标的三家公司,并且许诺即使落选也会酌情少量采购帮忙回本,由此可见空军方面的重视程度。
然而随着俄罗斯帝国崩溃内乱,对其内陆工业区的战略轰炸需求一下子就消失了。
因此重型轰炸机的热度迅速变冷,空军随后也暂停了这方面的计划。
于是乎,上行和大华都赶紧下马了自家的设计案——大型飞机实在是太烧钱了!
唯有完成度最高的昌扬公司决定避免半途而废,总算在历经总共四年的努力后完成了原型机首飞。
cy-115在4月3日结束了首飞和初步测试,其表现出的问题不少——飞行操纵体验较困难、机翼除冰系统效果达不到预期、着陆速度也比设计的更大。
这又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金来解决。
本着“能吃皇粮就不吃家粮”的心态,昌扬公司专门派人来游说,希望能再次得到官方的支持。
他们起先找到了罗符,但忙得不可开交的罗符没有余暇搭理,就踢皮球似的把这档子事甩给了周某人。
之后,双方约见在紫禁城外的一家寅宾馆。
得知来意以后,周长风沉吟道:“呃……确实有必要,我会跟兵部那边反馈的。”
见他答应的这么痛快,昌扬公司的专员都没敢相信,还以为这只是随口敷衍了事。
专员连连拱手,又使了个眼色,身旁那位年轻貌美的女随从拿出来一封信递了过去。
他急忙补充道:“周待诏,将来适用大轰的地方可不少,若是朝廷能助力一二,今年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