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束之高阁的干涉计划,决定插手内战。
此前英国人还在担惊受怕的提防德国人强渡英吉利海峡,可随着战况趋于稳定,这个威胁愈来愈小,英国人立刻就准备在其它战线上搞事情了。
现在随着美国人正式下场,对沙俄的干涉就更加有可行性了。
一个星期前,温斯顿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抵达了华盛顿,同富兰克林总统会面商议。
二人洽谈的主要内容是交换各自意图,接着确定战略方向。
英国的宗旨是尽可能的维持大英帝国完整、维持日不落帝国的地位,最重要的就是确保殖民地的安全,尤其是印杜。
美国则期望能够将自己的势力根植在欧洲各地,充作未来施加影响力的据点,并不介意在博弈中打压表面上的盟友英国。
多年前,英国地理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把地缘政治推向全球,在他的理论中,欧亚大陆被称为“世界岛”,他宣称控制了世界岛之心脏——东欧,便等于控制了全世界。
从地中海到中亚、从印杜到中东亚,这儿云集了富庶的资源和古老的文明,历史上的战争和冲突也主要在这儿进行。
哈尔福德-麦金德的理论往往被认为是大战的理论依据,与之伴随的陆权论思想亦具备重要地缘政治意义。
美国人现在也在反思,过去孤立主义虽然带来了不菲的利益,但也滋生了安于美洲的风气、狭隘了国际视野。
一些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全球化的国际政治需要全球化的政治地理!
他们力争让美国人破除陈见,用全新的思路看待世界,努力掌握世界主导权,扮演世界岛离岸平衡的操盘手。
这直接影响了美国上层的战略。
第一,美国不应像英国那样深入欧亚大陆,以防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第二,美国不能再走孤立主义的老路,偏安一隅的日子到头了。
第三,美国应延续先欧后亚的战略。
第四,美国需要谋求具有战略价值的前沿阵地,方便随时介入欧亚大陆事务,以巧妙灵活的外交为矛、以雄厚强大的军事为盾,撬动全世界!
具体到现实,富兰克林总统收到的草案中罗列出来的目标就有数十个——应该争取在冰岛、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希腊、土耳其建立含有军事基地的据点。
投身于这场战争表面上是为了压制德社,实际上是致力于投射影响力。
美国上层普遍认为不可能击败德社,但争取控制伊比利亚半岛和亚平宁半岛还是有希望的,如此便可建立起一个包围网,将这些国家牢牢的捆绑在一起。
另外,东方的战略则颇具阴狠意味。
东南亚诸岛已经被放弃了,美国上层觉得将大明赶回本土的巨大代价并不值得,而且可行性较低,意义不大。
因此只需夺回马里亚纳群岛,并确保澳洲的安全即可,之后便可以同大明媾和。
在此期间,应该设法通过各种手段来推动澳洲、印杜、埃及这三地的独立,并尝试拉拢之。
失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