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
「然敌拒不乞降,依托有利地形及众多堡垒殊死顽抗,我军将士浴血奋战、拼杀多日。敌之后援源源不断,我军一度受挫。」
「经诸多将帅深远考虑,为免强攻之无谓牺牲,故而中止进攻。数日前,趁敌不备悄然转移,夺岛兵马尽数归返。」
「此役,我军战殁兵将一千三百三十人,另损失小型军舰八艘与飞机二百五十余架;毙伤敌兵四千余人,摧毁飞机三百二十二架、大炮一百余门、战车四十余辆。」
当日,除官方通讯社日月社以为,其余各大报纸皆以头版头条报道这场败仗。《帝国纪闻报》的标题是「王师首次受挫」;《江南民报》的标题是「我军败了」;《北直隶民报》的标题是「王师首败,无功而返」。
突如其来的转变让民众感到不可思议,在大江南北引起轩然大波。
为什么之前节节胜利忽然间就打了败仗?按照以往描述中呈现的局势,敌军难道不该是一触即溃吗?
一时间众说纷纭,各种论调层出不穷。
虽然有很多民间专业人士在社论中理性分析,安抚许多人忐忑浮躁的心,可是亦不乏有英美收买的线人故意危言耸听。
他们声称一直以来的战报都是哄骗民众的,明军压根就没打下来瓦胡岛,只是盘踞在考爱岛苟延残喘而已,破破烂烂的舰队主力撤回本土就是因为被重创了!
很多议员集体来到兵部或大都督府官署门口,要求为失败给出合理的回答。
在侍从们的引领下,忿忿不平的议员们被集中到兵部的一间议事厅。
“到底怎么回事?难道不敢应吗?这么心虚,怕是有谁玩忽职守!”
“诸位稍安勿躁,会有朝中大员来解答的。”
议员们在嘀咕和议论中等到了所谓的解惑者,可谁也没想到来者是之前一通演讲就让不少人焦头烂额的周某人。
身着蓝绿色常服的周长风右手拎着佩刀,目视前方,不以为意的走到了最前方。
这个架势不得不说有些唬人,嘈杂的房间很快安静了下来。
有人毫无畏惧的率先发问:“这一战败得莫名其妙,请周待诏为我等解惑!”
各种各样的附和声音接连到来。
“太怪太蹊跷,一个整师就这么撤走了。”
“是啊,怎么突然就撤走了,我听到的消息是在岛上受挫以后就直接准备撤兵,也不多坚持几日……”
任凭议员们如何叽叽喳喳,歪着身子倚靠着墙壁的周长风就是不吭声。
过了好一会,话音才逐渐减轻了。
直到这时他才伸出了食指,语速缓慢的悠悠道:“仗打不赢,归根究底就两个原因。第一,人有问题,将帅指挥失误、士兵士气不济,或者骄纵轻狂。”
说着,他又伸出中指,“第二个原因,那就是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兵器装备弹药不够多,当然打不赢。说白了,就是军费不够。”
一听说要钱,议员们心中一颤,但依旧面不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