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法提前发现吗?我记得新式声探和水听器去年就量产了。”
“呃……”邹咏夏摇摇头,“像这种守株待兔的局面,装备优势体现不出来。声探和水听器的作用距离都很近,还会受各种外在噪声干扰。”
“何况舰队当时在进行扫雷作业,屏卫舰的探测设备肯定受了影响。”他简单描述道:“通常来讲都是先发现敌潜艇大致位置,再建立搜索区拉网排查。漫无目的地找潜艇相当于大海捞针,屏卫舰的探测距离不过几公里,潜艇的感知范围更远些,能提前躲避。”
“先发现大致位置?一般都是等它浮起来的时候吧?”周长风问道。
“正是,我军也好,英美也罢,在大洋上搜捕敌潜艇都是如此,飞机通过目视或电探发现敌潜艇,确认坐标后召来反潜舰船进行搜查。”
“嗯,所以说打仗还是得避实就虚啊。”
“唉!”邹咏夏叹了口气,苦笑着说:“这就是为什么舰队对决也最好捎带几艘潜艇,浑水摸鱼得手的可能性很大,潜艇这东西天生有强隐蔽性,幸亏缺点也突出,只能在水下呆两三天……而且现在都在开发更持久的潜艇了,再过些年,后人恐怕更伤脑筋啊。”
这倒是真的,反潜在后世也是老大难的课题之一。
大明海军装备的最新型主动声呐是元年式,理想状况最大探测距离可达6㎞,不过实战环境下周围肯定存在各种各样的噪声,所以一般只有3.5~4㎞的作用距离,这型声呐的性能和美军的QC声呐大致相当。
周长风点点头,问道:“还是要加快机载电探的装备,这方面有什么困难没?”
“造的慢了些,雍畅每个月只能交付一百套,兵部那边在委托天宁代工一部分。”一名中校回答道。
“对了周佥事,还有个好消息。”邹咏夏忽然想起了什么,“磁异探测器已经实测得差不多了,没啥大缺陷,下个月开始试产。”
“好,辛苦了。”
尽管比英美逊色几分,不过如今明军已经装备了一些还不错的机载雷达。
一种是元年式对海搜索雷达,最大功率9kW,对大型战舰的探测距离可达70㎞,对潜艇则为25㎞,安装在四〇式水上飞机上用于索敌。
另一种是二式截击雷达,最大功率1.6kW,对轰炸机的探测距离为6㎞,对战斗机则为4㎞,安装在三八式重型战斗机上用于辅助截击敌人的轰炸机。
【配图】
三月中旬和下旬的十几天,大江南北的数十架家纸都在铺天盖地的宣传塔拉瓦之战的幸存官兵。
吴固光、康云、侯恕三人被冠以诸多别称,比如“孤岛三勇”和“古今忠志将士之典范”,三人故乡的地方官府都很拾取的大做文章,知府亲自带着大队随从上门表彰,又是立牌坊又是竖雕像。
他们三人的出现让负责拍摄电影的导演和编剧欣喜若狂,编剧喝得酩酊大醉,以至于被门槛绊倒摔断了右手。
幸好编剧是个左撇子,右手打着石膏不耽误写稿。
原本还要绞尽脑汁发挥想象力来编造塔拉瓦之战的各种场面,现在有了亲历者,一切都好说。
光是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