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尘埃落定,最艰难也最可能失败的第一阶段以胜利告终,进军北非的桥头堡已在掌控之中。
接下来的战略宗旨是西守东进——谨慎应对摩洛哥方向,以防御态势为主;但是对于东边的阿尔及利亚则要积极进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长驱直入。
从这一天起始,法社空军的运输机不断从图卢兹和马赛升空,飞向千里之外的梅利利亚,卸下大批物资和作为增援部队的几个师。
国营布雷盖飞机公司设计制造了一型强大的四引擎大型运输机Br721,配备四台土地神18R十八缸星形发动机,排量49.7L,标称功率1900匹马力,充沛的动力使得这种运输机可以装载多达14吨货物,相当于著名的美制C-47运输机的四倍。
而且这型运输机的机身和尾舱门宽大,刚好可以容纳一辆潘哈德八轮装甲车,十分契合法军需求。
心满意足的法社空军订购了360架,不过因为过于复杂,制造消耗工时很多,时至今日也才交付了76架。
这大几十架布雷盖运输机承担了艰巨的任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平均每天发出80架次,向梅利利亚空运大约2000人和500吨物资。
与此同时,法军第5轻骑兵师自从12月3日上岸整备完成以后便马不停蹄的向东大举挺进,沿海岸线长驱直入数百公里。
德法两军飞机全程提供掩护,第5轻骑兵师在12月6日轻易攻夺科尔马,俘虏第三共和国流亡政府部队数千人。
随后该师不做逗留,继续向东进攻,兵锋直指阿尔及利亚殖民地首府阿尔及尔。
阿尔及尔,这座毗邻地中海的古城是非洲西北部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政治经济中心,第三共和国流亡政府就驻留于此。
盟军在这儿的兵力相对充足,而且也在这几天里加急增派部队,大大充实了当地防务。
集结在阿尔及尔的盟军包括第三共和国法军第87北非步兵师、加拿大陆军第4装甲师、英军第228步兵旅(团)、英军第15步兵师,不可小觑。
法军前锋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进攻,尔后仅遂行火力侦察任务,之后一直等待后续大部队抵达。
双方围绕阿尔及尔进行的攻防战无比激烈,随着距离变长,双方航空兵作战效率此消彼长,德法飞机不再能单方面掌控天空,法军地面部队开始面临空袭威胁。
意大利皇家海军也来助战,包括维内托号和利托里奥号在内的舰队实施对岸炮击支援,声势浩大。
在这样的境况下,法军连日强攻外围阵地付出巨大损失。
尽管他们突破了两道防线,将盟军逼退至城区及南郊,不过也丧失了进攻能力。
法军统帅部认为守卫阿尔及尔的敌人已受重创,就像千疮百孔的破屋子一样再踹两脚就会倒塌,因而命令刚刚赶到的增援部队接替进攻。
这样明显操之过急了,决策不够明智——你的援兵到了,别人的援兵肯定也到了。
再次强攻无果后,兵临城下的法军不得不暂缓了攻势,数万法军转为原地固守。
德国人当然能揣测到法国人急于参战的意图,看破不说破。
故而德社上层不打算干涉法社进军北非,各打各的互不干涉倒也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