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在接下来的二十四小时中将会有多少可敬的志愿者献出他们的生命?
凌晨3:5,倒计时十分钟。
“哃—咚咚—哃哃——”
好几种型号的老旧火炮准时发出了怒吼,一发发15㎜、75㎜的炮弹以高低不一的弹道飞掠过去,狠狠地砸落在意军阵地上。
因为火炮数量有限,炮弹也只有一个半基数,所以克雷蒂安和周长风一致认为进攻前的炮火准备应该尽可能短暂而猛烈,而非较长时间的持续炮击。
这样可以在有限的炮火下最大化的震慑敌军,但缺点在于对敌军工事的毁伤不佳,无疑会遗漏许多目标。
即便如此,介于意军固守的19高地的面积不大,狭窄且缺乏纵深,所以那个连的兵力部署相当集中,连部和两个排都在高地主体防守,另一个排则部署在高地西南方向。
火炮有限,为了尽可能的增加火力密度,光着膀子的炮兵们卯足了劲,几乎将那一门门老旧的火炮打出了理论上的最大射速。
突如其来的凶猛炮击仿佛是将一大把碎石子拋进了平静道湖面一样,霎时间激起了千层浪。
“轰轰轰”的爆响中,落下的炮弹在爆炸中掀飞了无数泥土、杂草、木屑,其中还夹杂着衣服碎片。
一发来自fk16型野战炮的75㎜高爆弹撞大运一样精准落在了一个掩蔽部的上方,这种掩蔽部的构造就是就是在堑壕中向旁边挖洞,然后用一根根圆木加固。
这发炮弹出厂的时候,德意志帝国尚在,可年复一年早已物是人非,操纵火炮将它发射出去的那些炮兵,有些人的年纪甚至比它还小。
老化的机械引信比崭新出厂时迟钝了那么一丁点,即使炮兵们将引信调为瞬发状态,可引信却晚了几十毫秒才起作用。
这使得炮弹在钻透了掩蔽部上方的土层和平铺的圆木以后才轰然爆炸,里边的六、七名意军士兵来不及发出任何声音就瞬间被埋葬在了他们自己亲手挖掘出来的坟墓中。
“上尉,我们该怎么办?!”
两名军官冒着炮火冲进了连长所在的掩蔽部,却见到连长已经在扯着嗓子对话筒大喊着请求增援。
冲击波震落下的泥土与灰尘分分落下,在灰暗的黄色灯光的映照下如同无数蚊子在飞舞。
凌晨3:59,倒计时一分钟,在意军第79团的指挥部中……
一名参谋在焦急的摇着电话的摇杆,而刚被惊醒的阿尔奇德中校则在用另一部电话和19高地交流。
“长官!炮击……非常猛烈,我们……不清楚……”
“冷静!待在你们的阵地上,不要惊慌!”
炮击不仅能影响无线通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有线通讯的效果,连绵不绝的爆炸背景声让双方都难以沟通。
阿尔奇德中校在挂掉电话以后走出了指挥部,现在他根本不清楚当面之敌究竟想做什么。
他知道对方可能要展开攻势了,因为昨天就已经观察到他们的巡逻队在测定特茹河的水文情况,可现在怎么又在对丘陵方向进行炮击?
难道要进攻19高地?这不合理吧,那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真的会有指挥官选择一上来就啃最硬的目标?
从昨天到现在几乎一直在消极防守、原地待命的意军对周围的状况缺乏足够的了解,他们甚至不确定当面之敌是不是國际旅。
配属的炮兵营的十几门火炮早都完成了放列展开,炮兵们都已经为炮弹调好了引信,但是命令却迟迟未来。
这年头可没什么反炮兵雷达,想判断对方的炮兵阵地的具体位置和坐标并非易事。
有心算无心,消极防守注定是要吃大亏的。
从踏上伊比利亚半岛的土地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