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不由笑了一声:“亚瑟,你说得对。其实不止是你发现了这一点,外交部当中的不少人同样是这么认为的。梅特涅虽然在欧洲声誉很高,皇帝也不能随意将他免职,但是我们也发现他对奥地利皇帝的影响始终有限,而且皇帝实际上也并非能够完全信任他。你知道为什么我之前要找上冯·克罗梅尔做交易,而不是找其他人吗?”<br><br>“为什么?”<br><br>施耐德收起手中的档案站起身道:“因为克罗梅尔是奥地利内务大臣克罗夫拉特的亲信。奥地利国内有两个权势滔天的人物,一个是负责内政的克罗夫拉特,另一个则是负责外交的梅特涅。而且他们两个彼此非常的不对付,在政治事务方面,二者的理念几乎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br><br>梅特涅是个典型的保守君主主义者,但是他保皇党人的身份又不是那么纯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在哥廷根读过书,梅特涅虽然是个德意志人,但是他在行政事务和经济上并不喜欢中央集权式的管理,而是认可不列颠模式。<br><br>而克罗夫拉特先生,这位是个中央集权管理的狂热鼓吹者,他呼吁进行有限改革并提高行政效率。但是另一方面,克罗夫拉特又极度蔑视那套传统的德意志至上式管理,经常以‘波西米亚爱国者’的身份来标榜自己。”<br><br>亚瑟琢磨了一下:“这么说,克罗夫拉特是个民族主义者?这可是梅特涅最深恶痛绝的啊!”<br><br>“可不是吗?”<br><br>施耐德嘲笑道:“你应该记得我刚刚提到的话吧,克罗夫拉特是个波西米亚贵族,在他看来,梅特涅这个德意志人其实是外国人,他讨厌外国人对奥地利政治指手画脚的。他不认可奥地利帝国境内存在什么主体民族,德意志人并不比斯拉夫人、匈牙利人更高贵。<br><br>如果一定要说奥地利有什么主体民族,那也只能说出生在奥地利境内的,真正的奥地利人,而不是什么德意志人。因此,他也极力反对梅特涅要求设立的国内事务部。”<br><br>“国内事务部?”亚瑟问道:“可克罗夫拉特不就是奥地利的国内事务部大臣吗?他反对自己任职的部门?这真可够稀奇的。”<br><br>施耐德撇了撇嘴。<br><br>“确实稀奇,不过克罗夫拉特也不是全盘反对。他主要反对的是在国内事务部内设立四个国家大臣的计划。<br><br>按照梅特涅的构想,奥地利帝国将按照英国的民族模式,划分为四个区域,并由四位大臣进行管理,并且这四名大臣需要直接向他汇报。<br><br>他们分别是:<br><br>负责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加利西亚的斯拉夫大臣,<br><br>负责讲德语的阿尔卑斯省的奥地利大臣,<br><br>负责克恩顿、卡尼奥拉、伊斯特拉半岛、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的伊利里亚大臣,<br><br>以及负责伦巴第和威尼斯的意大利大臣。<br><br>不过这份计划由于受到了克罗夫拉特和绍拉等人的反对,再加上弗朗茨一世拒绝设立司法部和部长会议,所以变成了现在的妥协方案。<br><br>奥地利皇帝强调了帝国的统一,并希望为了统一原则而削弱各地区的特色。所以,他只设立了三个花架子大臣来表示尊重民族差异,但是这三个大臣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不履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