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随意依靠在乐池墙壁上,对着持大管的声部首席递去一个手势——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大管吹奏出一段古朴苍凉的独奏号子,在对于这个乐器来说极高的音区上迂回徘徊。
《春之祭》第一幕,大地的崇拜,第一部分,引子!“什么情况,怎么一开头就这种写法,大管的旋律都写到快小字二组去了?”
“这个舍勒的配器法是哪里学来的?”
有很多学院派或宗教派的作曲家,下一秒心中就忍不住嘟囔起来,这几乎是属于本能的反应。
要知道,大管是木管组中的低音乐器!
看这个乐手吹奏时满脸如履薄冰、显得浑身难受的模样,就知道舍勒的这个《春之祭》的开头,写得有多离谱了!但他们多听了几秒后,又不得不承认,这条旋律确实写得很出彩,只是自己之前想不到,还能这么运用配器法而已!
似乎像是被“挤压”出来的一样!朦胧而陌生的旋律呈现效果,瞬间就将人们带入了史前时期的寂静山谷之中,整个引子也被铺垫出了一丝梦境般的、奇幻而荒诞的意味!
“不对啊,还是不对.”
“这个节拍是什么情况?”
众人发现,明明就是一个4/4拍的旋律,这个舍勒却非要把它写到2/4、3/4拍换着来的小节里面去.而且整个引子段全是“呜呜”哼鸣的木管,没有任何弦乐器的进入.要知道浪漫主义时期,人们被培养出的一个很重要的品味就是——音乐的歌唱性!在交响乐团里面,这很大程度上靠着丝滑的提琴之声来塑造。
但现在,没有!
整个第一幕的序曲或引子部分,就是一个大型的木管重奏而已。
世界各地的听众,有的对这种音乐开始感到不安起来,有的却露出了一丝隐隐约约的期待感!难道舍勒也准备在预热环节试水一部现代音乐了?.沙龙上的侯爵夫人心中暗自思考起来。
嗯,这倒是一种策略,有很多角逐者计划在“七日庆典”上稳扎稳打,用浪漫主义晚期风格的作品奠定胜局,但在前期的预热阶段,为了吸引眼球,就会尝试一些“风险”的选择,比如加入现代技法!但是,舍勒?他不是以写出唯美的爱情歌曲,或是气势恢宏、包罗天地的“唤醒之诗”而闻名的吗?这《春之祭》是模仿如今哪一现代派别的?随着其他木管声部的加入,旋律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