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因为我后来的第一轮成绩很好啊!182个人里面,我排第1呢!”提到这件事,加尔文终于稍稍有了精神。
“所以我开始迎接小型作品选拔的第二轮测试了,这回我们要写一首奏鸣曲,不过只用一个乐章。”
“看来留校任职的机会对你确实起到了激励作用。”范宁笑道。
但他心里却还是有一点诧异,加尔文这家伙以前的作曲水平真的很一般,他如果争取到的是在毕业音乐会上吹圆号的机会,还符合范宁心中的预期一点。
“嘿,别说,今年走大运的还不只我一个,有两个平时作曲连八个小节都憋不出来的家伙,竟然排名比我还要靠前,真是见了鬼了。”加尔文撇了撇嘴。
范宁这下看不懂了:“看来每个人都有灵感爆发的时候?”
加尔文打了个呵欠:“不说这个……听小道消息,你们大型作品选拔的第二轮测试是室内乐写作,下次组会应该就会正式公布了。”
“那和去年一样嘛。”
自己的弦乐四重奏,本身也是为马上到来的此轮测试准备的。
“不过听说,今年在测试形式上还是有了些许变化。”
“哦?”
“你应该记得吧,前几年第二轮的参赛作品,都是在学校即将到来的新年音乐会上演奏。”
“是,每年这时都是年底嘛,然后接受全校师生们的投票。”范宁回忆了一下。
“但今年我听说,会把你们第二轮的参赛作品,放到乌夫兰赛尔城市音乐厅进行专场演奏!然后在新作陈列馆里接受整个艺术界的票选!”
嗯?这的确是个很大的挑战啊范宁心中思索。
他此刻才得到这个消息,晚于塞西尔组长。
在城市音乐厅的话,面临的审视可不光来自乌夫兰赛尔的音乐界,而是全国,甚至国外。
比起以前在学校的范围,扩大的程度是指数级别的。
那些当代的成熟艺术家们,那些主流文化评论媒体,面对稚嫩的学生作品,有人会报以鼓励,但更多的可是毫不留情的挑刺和批评。
而且还有一点:在学校,同学们一人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