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总体而言,还是优势在我!看看二十来名大臣到齐了,王天官也就不再磨蹭,站在了人群正前方。
但是王天官却没有直接开始推举程序,而是说:“请各部院正卿出列,先定个章程!”
随后九卿出列,王天官又单独对九卿说:“诸君应当都能明白,当今的词臣情况其实正青黄不接,适合入阁的人寥寥无几。”
王天官这话貌似很突兀,甚至还有贬低色彩,但众人都无法反驳,因为这是一个肉眼可见的事实。
前面提到过,这些年的阁臣非常年轻,申时行、王锡爵、王家屏平均年龄只有五十六岁,他们当初入阁的时候甚至只有五十来岁。
至于六十八岁的赵志皋,那是因为中进士时年纪就很大了,论科名他比申时行王锡爵都晚。
而词林又是一个非常讲究前后辈关系的地方,有前辈优先、后辈礼让的潜规则。
那么比申时行、王锡爵、王家屏年纪大、资格老的前辈们,都去哪了?
只能说,最近二三十年实在是一个内阁高强度政治斗争的时代,而且是一浪接一浪的连续不休。
经过嘉靖末年、隆庆朝、万历初年、张居正时代、后张居正时代的内阁高强度斗争,大浪淘沙之下,与内阁关系千丝万缕的词臣早就被消耗的七七八八了。
站严阁老的被徐阶清算了,站徐阶的被高拱清算了,站高拱的被张居正清算了,站张居正的被万历皇帝清算了。
还有多少词臣能连续熬过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几大关而不倒的?
有人说混官场只要会站队就行,那么从嘉靖末年到万历十一年这二十年历史,能把说这话的人脸打肿。
这就是最近几年为什么会出现一群五十几岁阁老的原因,因为实在是没老人了。
现在连这帮五十几岁的“年轻”阁老都辞官了,王天官说词臣“青黄不接”,别人根本找不到理由反驳。
王天官见众人默认了自己观点,露出了标准笑容,继续说:“故而我认为本次廷推阁臣,人选可以不限于词臣,应当不拘资品,唯才是举。”
人人都知道有句话是“非翰林不入内阁”,很直白的说明了阁臣的资格要求。
当然实际上也有个别特例,但那也只是特例而已。
众人暗暗吃了一惊,王天官这次借着“青黄不接”为由头,又想开特例了?随即有不少人恍然大悟,难道王天官想给自己开特例?
虽说吏部尚书实权超级大,可能比普通阁老还要大,但万一王天官真有“宰相情结”呢?
阁老再普通也可以尊称为“相”,吏部天官再有权势也只是六部之一。
对王天官这个“不拘资品”的提议,还没等大多数人琢磨明白时,忽然有两位尚书同时跳了出来。
更令人惊异的是,两位尚书几乎异口同声的同时叫道:“赞同!”
随即两位尚书彼此对视了一眼,场面顿时有点尴尬起来,然后两位尚书又默默的退回去。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