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帅说:“蔚山战役统计结果是歼敌两万九千人,没有超过你指挥的汉城会战,你说你有没有欠我人情?”
“是。”李大将有气无力的认下了。
这杀千刀的援朝抗倭,早打完早算逑!再打下去,自己怕不是要签卖身契了!
等其他几位兵团级主将到齐了后,林天帅就直接开会。
列席的还有倭国友人小西行长,以及倭语通事沈惟敬。
幕府随员兼朝鲜语通事崔五魁也在场,不过孤独的站在角落里,宛如小透明。
看着站在小西行长身边的沈惟敬,崔五魁内心苦涩。
自从天帅进入南方后,与倭人打交道的情况急剧增多,沈惟敬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而他崔五魁这个朝鲜语通事的作用却越来越小。
两人之间的处境,与先前相比完全反了过来,人生的起起落落就是这样不讲道理。
从天帅的态度来看,战后对倭国的兴趣明显大于朝鲜国,未来倭语肯定比朝鲜语更重要。
难道为了紧跟天帅的步伐,自己也要去学倭语?
沈惟敬自然不知道崔五魁已经产生了学倭语的念头,正在对众将翻译说:
“小西君派了些倭人前往各地打探,得知了当前倭军大概部署情况。
小早川隆景、宇喜多秀家、黑田长政残部在金海,加起来兵力还有二万;
毛利秀元兵团在东莱,兵力三万,这部分没有与天兵交过手;
德川家康、岛津义弘、浅野长政残部在釜山,加起来兵力约有二万五千。
总计下来,倭军大约还有七万五千兵力,紧紧龟缩在金海、东莱、釜山这片三角区,并且修筑了大量土垒。。
而且从倭军状况来看,军粮暂时不缺,有一定储备。毕竟釜山是倭军老巢和海陆转运点,有积蓄也正常。”
等小西行长和沈惟敬介绍完敌军情势后,林天帅就开口道:“单纯从作战角度而言,我们其实只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强攻,用官军血肉之躯攻克一座又一座的营垒,最后全歼或者逼降倭兵。
另一种就是长期围困,封死这些倭兵的海陆通道,断绝倭兵的所有援助。
至于多久才能见效不好说,可能是两三个月,也可能是四五个月,主要取决于倭军的存粮。”
众将听了后没有什么不同意见,作战确实也就是这两种思路,只是各有利弊罢了。
如果开始强攻,最大顾虑就是官军伤亡肯定大,也没有那么多朝鲜炮灰去填七万五千敌军的阵地。
如果执行长期围困策略,那自身钱粮消耗就会非常大了。而且官军期间很容易懈怠,容易出差错。
毕竟当前参加围困的官军也就七万兵力,去围困同等数量级的七万五千倭兵,容错率很低。
正当众将心里权衡的时候,小西行长突然站了出来,通过沈惟敬翻译说:
“战争打到这个局面,胜负已经不是问题,那么就应该开始考虑收益问题了。
比起用战争手段消灭困兽,可能用其他手段更有性价比。
被围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