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br>但在棋局收官之时,在“执棋人”根本不包括天渊一脉时,所谓“希望”,便异化为了“执棋人”的边角收益,看谁能赢得更多。<br><br>也许在梁庐看来,六千年的挣扎实在是太过漫长、艰辛、痛苦,但对那些高高在上的神明、神孽而言,真的不过是睁眼闭眼的小憩。<br><br>也许梁庐认为,六千年的时光已经足够那些神明、神孽忽略他的存在。可事实上,那些后期真正超脱于“棋盘”之外的“执棋人”,很可能只是放慢了节奏,慢条斯理收官,兼顾全局的同时,仍然不忘关注着他这枚“棋子”的动向。<br><br>于是,梁庐动了,“背叛者”也就动了。<br><br>李维,“背叛者”的手下,同样是一枚棋子,就这样贴靠过来。逼得已经无限接近秘密的梁庐不得不动,逼得你必须要掀起隐秘的帷幕,暴露后面的真实。<br><br>按照这个逻辑,梁庐和李维后续几十年的纠缠,也不过就是两枚棋子“贴靠”“碰撞”之后,微颤的余音。<br><br>罗南之前还想过,正是因为李维的私心,没有让隐秘彻底暴露,给了某人挥动“梦神孽”残破披风挽救局面的机会。<br><br>但是,沿着“孽劫世”的历史脉络一路看下来,看着那些高高在上的神明、神孽围绕“含光星系”这块“棋盘”,次地落子;看着荡魔大君、阍君、冥寂之主这些本不逊色的大能,受限受缚,在棋盘上挣扎、堕落;当然还有梁庐最后潦草又决绝的收场……罗南不得不去考虑一种可能更加残酷的现实:<br><br>如果那些高高在上的神明、神孽真的是“执棋人”,一场棋局到了官子阶段,凭什么还要给“棋子”自由发挥、败坏局面的机会呢?<br><br>哪怕“棋子”自个儿想跳,按住就是了。<br><br>再具体一点,梁庐这颗棋子的作用,随着他掀开了遥远星空深处的帷幕,已经基本终结,暂时可以不论。<br><br>可紧跟在他身后的李维,那个罗南几乎无处下手的“龟仙人”,以他在地球数十年间体现的理智、冷静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