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汉城保卫战没那么容易过关,倭人吞食半岛数道,两路军完成会师,士气肯定会相应增长。
若是没有扮演者插足,保卫战会以这种方式收尾——
倭人占领了天安,控制了稷山,明军被迫后撤。
从这方面来看,倭军赢得了胜利。
但看战损比,无疑是明军胜了。
陆离对此有不同的认知。
这得感谢某位学姐的栽培,课上监督他钻研史书,让他亲自扮演倭军将领,并要求以写论文的态度,去分析一场场战役,提交相关报告,以此获取学点奖励。
占领天安、稷山,是战果,打退明军,同样是战果。
那什么是目的?
倭军的战略目标是北上汉城,拿下李朝王都。
明军的战略目标是阻止倭军北上汉城,誓死保卫汉城。
在倭军两大军团长黑田长政与毛利秀元在占领稷山之后,没有继续进军,选择了停摆。
没办法,稷山大战中,明军全体将士给他们上了一课。
倭军一向吹嘘自己白刃战无敌,未尝败绩,而大明西北军团打破了这个神话。
并且,黑田长政全程亲自率军对战明军骑兵,这是他人生中第二次,初次是和李如松的碧蹄馆大战。
正因为如此,他对附近地形很熟悉,知道从稷山到汉城,是整个半岛少有的坦途,而地势开阔,最有利于大明铁骑作战。
一旦倭人北上,明军骑兵会再度让他们体验到,什么叫轻松自如、来回驰骋,想战则战,想走则走,不受任何阻碍。
这种随时随地,都可以发起攻击的战场,堪称明军乐园、日军的地狱。
所以,每每想到这里的黑田长政、毛利秀元皆选择静默,打定主意,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绝不轻易北上。
以上便是陆离对稷山之战的全部理解,结论非常明确,此战的实际胜利者,是大明。
倭军停止北上。
而这一停,这场战争便逆转了。
稷山是丁酉再乱中,倭人兵锋所及的最北端,很快,明、朝联军以此处为起点,进入反攻阶段。
下一次,倭寇再度越过稷山杀入汉城,就是数百年后,华夏积贫积弱的甲午年了,当政者是通古斯野猪皮家的慈禧太后。
眼下,建奴首领努尔哈赤还在猥琐发育,陆离暂时还想不到他,如果能活着打赢倭贼,带兵回防辽东,那肯定会想到这个贼酋。
可倭人……
有了秀吉督战,稷山之战后平静期怕是不会到来,打破明军第一道阵线的倭寇,会惊讶发现,就跟南原一样,一切都是外强中干罢了。
除非李如梅等人及时率军赶来,再来一场硬碰硬,彻底打掉这群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绝不是陆离凭空臆想,随着一场场胜利,以南原为中心,历史已经发生重大改变,援军应该就在路上,肯定跨过了鸭绿江。
……
从万众瞩目,到无人问津。
南原用了短短几个时辰。
战略中心已然悄然发生偏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