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张杨氏脸色都变了,好久呐呐不敢言。
终于还是张陈氏忍不住,不放心叮嘱:
“你可想清楚了,高门媳妇不是那么好当的。何况她若真被扶正了,这辈子就得受活寡。
这可不是小事,不是你半路想不干就不干了,再说的难听些万一出点差错红杏出墙。林家想处置了她,我们这些娘家人一点办法都没有。”
张杨氏趁机哭嚎:
“那咋办?死丫头不听话,满心都掉到富贵眼里去了,当娘的除了尽力帮她还能怎么办。”
三人不欢而散。
将张杨氏打发回房,张陈氏把张家善、张老五、张知劲、张知孝请过正房来,简单的将事情前后一说,便问怎么办。
张家善等人也很生气,奈何此事还不能不管。
当面锣对面鼓的商量了许久,发现摆在眼前的只有两条路。
一个是把张贵英领回家。
这事很难。
不仅张贵英那儿不愿意,林府那一关也不好过,最要紧的是因为张贵英不情愿,还要担心她回来后一时冲动之下做出什么太出格的事。
这可不是他们危言耸听。
实在是这位同族的女儿是个尚未出嫁就敢离家出走的狠人,谁知道嫁了人后少了父母压制的她又能做出什么疯狂事?
虽然从本心来说,他们这些至亲希望家里的女儿们高高兴兴的出嫁,日后夫妻和和美美的,但如今斟酌再三后反倒发现帮着张贵英把扶正的事做实了这条路更合适些。
可惜这事更不好办。
不仅碍于国法,最要紧的是没有好处。
别以为林府富贵就不看重利益了,要知道不管是高门也好,蓬门也罢,婚姻都是结两姓之好,结的不仅是亲家,更是助益。
不过话又说回来,只是更不好办罢了,却不是办不了。
有句话说得好: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不说人定胜天这话错不了,便是国法大如天,还有一个法理不外乎人情呢。
从人情下手,他们很快找出一条路。
刘二女站在林府外,看着眼前高大宽敞的府邸,头皮不禁有些发麻。
她本来养胎养的好好的,兼或闲听京都各家风云,没想到乐极生悲,一场火竟烧到她这儿来。
——如今的她竟是要做说客,游说林夫人扶正张贵英。
“进来吧,夫人要见你。”
正胡思乱想,一个小丫头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