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多天。普通患者按照预约来到专科医院,没有权力挑选医生,只能由医院安排安排医生。
当然,富人群体不一样,他们可以享受远远超出基础医疗范畴的服务,比如私立医院和私家病房,他们有足够的金钱开路,无需等待,也拥有挑选医生的权力。
起初布莱恩对这种闹哄哄的杂乱的场面非常反感,觉得就医体验很差,慢慢地,他发现,这种场面才是最大的医疗服务的自由和平等,虽然不是很完善,但是保证了医疗资源的最大限度地平等利用。
当然比起瑞典的分级预约制,这里的就诊体验肯定不好,但是无需像瑞典那样就医必须经历长时间的等待,他们很快可以见到医生,并且获得诊断和完成治疗。
越是深入地了解,布莱恩对中国的医院越是感兴趣,他到处晃悠,到处找人聊天希望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他来到外科研究所的门诊,大家知道他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所以对他很是尊敬,他也很有礼貌,见到人会打招呼,布莱恩的母语是瑞典语,但是他平时的工作语言是英语,所以英语跟母语差不多熟练。
在门诊布莱恩教授遇上张林,张林用英语跟布莱恩打招呼,布莱恩一听遇上可以讲英语的,立即和张林攀谈起来,询问这边门诊的情况,因为他现在对这里的一切都好奇。
张林正好带着几个学生,觉得秀一把英语的时候到了,他立刻自信地用英语说了一大堆,听起来腔圆字正,可是布莱恩一句也没听懂。
最后一脸懵逼的布莱恩只能告诉张林:“你可以用英语和我交流吗?”
我说的就是英语,尼玛一句也没听懂,真是丢脸,张林尬尴地站在学生面前,旁边的学生齐刷刷地看着张林,张老师的英语怎么外国佬听不懂呢。
“他是说瑞典语的。”张林跟学生们解释,然后找个借口,带着学生灰溜溜地撤离。
张林也弄不明白,自己也是过了英语六级,完全按照教材一路认真学习,怎么碰上这真老外英语就不行呢,以前跟罗伯特一直用中文交流还没发现这个问题。
反倒是张宗顺教授的中国式英语可以和布莱恩无障碍交流,布莱恩干脆搬一张椅子坐在张教授的诊室,旁听张教授看门诊。当得知张教授八十高龄,一上午居然可以看四十多个患者的时候,布莱恩惊呆了。
在瑞典,别说这种资深专家,就是一个诊所的普通医生一天最多看10-15个患者,而顶级专科医院的资深专家接诊预约的患者,一天大概就是四五个患者,一个上午也就是两三个患者的就诊量,这期间包括医生的休息时间,因为他们每看完一个患者,需要喝喝咖啡,听听音乐,让自己放松放松,才能继续接诊下一个患者。
这位八十多岁的医生一个上午看诊四十多个患者,布莱恩要不是亲眼所见,他一定不会相信这是真的,因为简直就是超出他的认知。
认知缺乏是一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