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为经过修改后的这种病毒,它能够穿透血脑屏障。
就是这个结果让杨平十分兴奋,说明K病毒经过人体免疫系统的打击后,一部分成功到达肿瘤细胞,到达目的地之后,K病毒开始利用肿瘤的营养进行复制。
没想到一次谨慎地冒险,收获这么大,看来四平八稳有时候不一定是好事,创新必须要有冒险精神。
随着继续的观察,这些被感染的肿瘤细胞,现在开始大面积开始凋亡,从计算的比率来看,差不多超过3%的肿瘤出现死亡,感染率和凋亡的比例跟之前一样,保持了三比一的比例。因为因为感染率的提升,直接导致凋亡率也跟着提升。
百分之三的凋亡率,这是什么概念?这肯定超过肿瘤的生长速度,如果这么治疗下去,肿瘤有希望治愈。没想到将严格病毒换成活病毒治疗居然带来这么好的效果。
实验进行到这一步,杨平也开始琢磨给这种K病毒取名,其实经过多次的修改,它已经不能成为病毒了,必须给它一个全新的名字---分化不全细胞靶向凋亡蛋白质复合因子,杨平将这个想好的名字写在自己的办公室的白板上。
看着这个高大上的名字,杨平靠在自己办公室的椅背上休息,这些天一直没有回去,现在应该回去抱抱儿子了,当然,也要抱抱老婆。
---
思思的心脏方面的检查,每一次的数据较前都有好转,说明现在肿瘤继续在萎缩,心脏功能的好转表意味着颅内肿瘤的对脑干的影响在减少,这种看得见的变化比起实验数据更加可靠,毕竟临床医学任何的数据必须转换为临床变化才有实际意义。
这次注射病毒之后,除了发热几天之外,并没有其它的不良症状出现,这让实验团队的信心再一次增加。
回想起之前实验之初,跌跌撞撞,到现在一切在掌控之中,大家心里不免万分感慨,还是杨教授厉害,他的脑袋就像一个外星人。
K因子、重组后的腺病毒、两者的结合、直接上临床实验、用可复制病毒来实验、将这种病毒归类从病毒中剔除,认为它应该是带K因子的可复制能够启动肿瘤细胞凋亡程序的蛋白质综合体,这哪一项不是惊人天人的创举。
他的实验开局看起来很粗糙,完全是天方夜谭,感觉实在太天马行空,当时南都医大病毒实验室的研究员们私下甚至讨论这种想法不可能实现,特么太天马行空。
但是随着实验的进行,居然越到后面越清晰,实现的可能越大,慢慢地居然取得了成功,整个过程让人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而且杨平对于失败的冷静与理性让他们也感到惊讶,因为一般人失败后多少有点受打击,可是他完全没有受到打击,失败后依然充满着激情,仿佛他已经认定自己会成功。
杨平自己也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