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看到妻女自杀,财产全部被建虏夺走,陷入了彻底的绝对,心如死灰,感叹了一句“悔不当初”,自杀而死。
到这一幕结束,整出戏就演完了。虽然很多人事先都知道的结局,不过未必清楚其中的细节,第二幕结束还只是陷入沉思,没人说法,这一下连动作都停顿了好一会儿,才有人干笑地说戏曲为了吸引人,难免有些虚构夸张。老者说可以去问问辽东逃回来的难民,这出戏有没有夸张,后来角落里有一个低着头,似乎陷入了痛苦的回忆,用沉闷的声音说没有夸张,当时的真实情况比戏中还惨酷百倍。
在座的茶客里也有亲友从辽东逃回来的难民,知道一些内情的,也都纷纷议论,介绍自己所知的情况,还有一些本身就是逃难辽民的现身说法述说自己的经历,几乎成了一场此起彼伏的“诉苦大会”,之后有人又说起多收些税发军饷确实必要,否则就像辽阳城里的情况,积蓄再多财富建虏杀了进来全部被抢光,连命都保不住。钱都便宜了建虏,又被用来攻城掠地,屠戳更多辽民。
这时突然有一个人拍桌子站了起来,大声怒斥咒骂崇祯这几天收获称赞的钱士升,说挨了一百廷杖也是活该,否则这种家伙掌权就和戏中的袁应泰一样,满嘴仁义,建虏杀来了屁用都没有,害死了全城百姓。沈飞不知道这个人真是自己有感而发还是也是汪汝淳找来的又一个“群众演员”,但是效果确实很好,引起了在场茶客的纷纷点头附和,之前那四个称赞钱士升咒骂崇祯的书生则脸色阴沉着不说话,似乎一些长期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发生了动摇。
等汪汝淳离开的茶馆,沈飞和完颜萍一路跟上去,到了较僻静处,沈飞上去也拱了拱手,说:“汪先生刚才在茶馆一番高论,不同于流俗,振聋发聩,结合那辽阳城破的戏,更发人深思啊”。
汪汝淳虽然没见过沈飞和完颜萍,不过向来喜欢结交朋友,说:“二位认识我?我只是经历比别人多了一些,到过辽东行商,知道辽民惨状,东江镇士兵惨苦,才有感而发说了几句,不敢承当先生如此夸奖”。
沈飞神秘一笑,压低了声音说:“不仅是我,先生的言行,只怕陛下也会大大夸奖”。
汪汝淳脸色一变,知道沈飞也是自己人,请沈飞到了自己住处。沈飞介绍了自己和完颜萍夫妻的姓名,说:“我们月前也去过辽东行商,到过皮岛见过毛帅,用一批粮食换了些辽东的药材,前几天知道了陛下争需用钱,就献给了陛下一些珍珠变卖”。
沈飞这话没有透露什么要紧机密,不过已经足够让汪汝淳心惊了,知道沈飞和完颜萍与崇祯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