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州推官,负责当地刑狱,在任期间受到百姓的欢迎,却得罪了官场,被青州太守和同僚和构陷入狱,出狱后被罢官,回到家乡后与妻子拾起了一向喜爱的秦腔,组织戏班亲自演戏、编戏和排戏。
秦腔张家班一直持续到康熙年间才难以维持,把积累几百后的戏箱卖给另外一户喜爱秦腔的张姓人家继续经营,几年前张于鹏病逝,王兰卿服毒殉情,他们的后人被请到了宣化司。
之前青州同僚构陷他的事情被查了出来处罚了,为张于鹏平了反,不过却是承担了一个非正途谄媚皇帝的名声,不过他们的后人并不在意,嘉靖组建宣化司以后就对所有调过来的人说明了他们宣传工作的意义,能干自己喜好的事情又能对朝廷有贡献,又何必在意非议呢?
魏良辅、张于鹏都是进士出身的官绅,不仅喜好戏曲,文化水平也足够,他们还有官场上的好友,比如弘治、正德年间的“前七子”文学家王九思就是张于鹏的同乡,曾为王兰卿作传。
还有同样喜好戏曲的,一些像明末阮大成那样戏曲方面才华横溢但是人品有些瑕疵,想像前几年写青词迎合嘉靖喜好希望进身的也加入进来,这些不同目的的人在官方组织下一参加,宣化部也算人才济济了。
《浣纱记》是昆曲问世的第一部长剧,算是试戏打出昆曲和宣化司的品牌,培养出一批戏迷,以后再推出别的昆曲也能更受欢迎。那些文人也不只是创造戏曲编剧,也有其他文艺形式,《六十家小说》已经编著出版了,从中截取了一部分改编加入了宣传朝廷政策的功能,写成了评书提供应给一些艺人,有民间也有军中的,有几批已经学成撒了下去开展了工作。
沈飞也通过邸报汇编了解过宣化司的工作,看过几次昆曲表演,还曾经回到北京去专门看了宣化司的戏班演出了完整的四十出《浣纱戏》,掌握了所有的这版昆曲表演技巧,自信如果用内功演唱效果更好,大可以也编出几部戏曲来,目前手中还存着几部《碧血剑》世界宣化司张岱操刀的剧目,完全可以全部改编成昆曲表演。
京营重新组建训练完毕,唐顺之和戚继光已经率领三千京营出击,半年征战已经肃清了山东境内的倭寇,之后大部分人回归京营,戚继光带领五百人骨干南下。
胡宗宪调到了资历最老的张经手下,统一部属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