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经略使王中正领兵出河东。五路大军,共集结五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围攻西夏。宋军的作战计划是:泾源、环庆两路先取灵州(今宁夏吴忠境内,然后直取兴州(今宁夏银川兴庆区;河东、鄜延两路会师夏州(今陕西靖边,再取怀州(今内蒙准格尔旗境内,最终直逼兴州,企图一举荡平西夏。这在宋神宗给李宪的诏书里也有明确的表述,说:“此番用兵,非一般战事耳,意在荡平项羌。此决非小事矣,若不上下一心,将士协力,何以致胜?故当不惜爵赏,以励三军将士,一举图之!”这说明北宋王朝是抱着消灭西夏的决心来进行这场大规模战争的。
八月,李宪率师先进入西夏境内。驻守在西夏西使城(今甘肃榆中三角城的党项族首领讹勃哆闻风而降。粱乞埋(梁太后弟派兵数万赶去增援西使城,行至半路,听到讹勃哆降宋消息,只好退守龛谷城(今甘肃榆中小康营乡境内。龛谷城本是西夏粮仓之一,李宪占领西使城之后,乘胜挺进龛谷城,大获全胜,遂改城为寨,所储大量粮谷尽为宋军所得,加之弓箭等兵器无数。至此,李宪已夺得伐夏头功。接着,他派副将驻守此地,又挥师向西攻取兰州。
正当此时,鄜延总管种谔率部在米脂寨(即毕家寨,今陕西米脂,击败梁永能八万大军。接着,相继攻克石州(故址不详、夏州(故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镇白城子村、银州(治今陕西省横山县东,后移治永乐城,即今陕西省米脂县西北三重镇。环庆经略使高遵裕迫降西夏清远军守将嵬名讹讥。河东经略使王中正所部因一路尽是沙丘沼泽,行动缓慢一些,但抵达宥州(今内蒙鄂托克前旗东南城川古城之后,夏兵也闻风溃逃。宋兵入城,城中老弱病残五百余户杀戮殆尽。泾原副总管刘昌柞入夏后,在葫芦河与夏人决战,结果夏人大首领没罗卧沙、监军使梁格嵬被杀死,梁乞埋之侄讫多埋等二十多人被俘。刘昌祚乘胜攻入呜沙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市,得到夏国库粮百万余石。在此节节胜利之际,李宪在兰州上疏宋神宗,请求筑兰州城建立帅府,以震慑西夏。
十一月,刘昌祚率军五万首先攻到灵州城下。接着高遵裕也率兵赶到。就在刘昌祚即将入城之际,高遵裕害怕这次战功被刘昌祚拔定头筹,便利用节制刘军的权力阻止刘昌祚攻入灵州,定下了所谓合围灵州的下下之策。
当时,宋神宗也深恐刘、高孤军深入兴、灵二州有所不测,急命李宪亲率重兵、押运粮草从兰州赶往兴、灵二州,董毡也率吐蕃军协助同往,以为后援。
在进发兴、灵二州的途中,因为遇到了夏人的阻截,李宪错误地决定折道天都山(今宁夏中卫境内,焚烧了西夏的南牟内殿和所有馆库,迫使西夏统军星多哩鼎退守葫芦河流域,然后班师回到了兰州。
就在这时,高遵裕、刘昌祚围困灵州城十八天却仍旧不能破城,早已粮饷不继,又值天降大雪,兵卒饥寒交迫,斗志渐渐衰颓,可谓进退维艰。粱太后见时机已到,便下令决开黄河七级灌渠,淹灭高遵裕围城大军。可怜宋兵十余万众,冻溺而死者不计其效,夺路逃生者仅有一万三干多人。这次大规模的伐夏行动(史称“灵州战役”,除李宪所部之外,其他各路大军均困于灵州,因粮草断绝,先后惨遭溃败,北宋王朝共计损失近四十万人。
战报传至朝廷,神宗大为恼怒。元丰五年(182年正月,降旨高遵裕责授郢州(今湖北钟祥团练副使、本州安置;种谔、王中正、刘昌祚分别受到降职处分。
李宪未能率部及时赶到灵州相援,董毡所部也严重失期,两人均出师无功。同知枢密院孙固认为李宪未能如期会师,按律当处斩刑。然而在对李宪的处理上,神宗与朝臣发生了严重分歧。神宗认为李宪经营西北数年,功大于过,并且此役确实客观上保存了熙河路大军,于是只是诘问董毡失期的原因,对李宪以粮不济为借口而赦其无罪。
元丰五年(182年七月,宋神宗委派给事中徐禧、内侍李舜举巡边来到鄜延与种谔商议,准备在夏、银、石三州交界地段修建永乐城(又名银川砦,今陕西米脂县西。又命李宪与徐禧掎角而守,互为应援。种谔认为此地依山而无水,有犯兵家所忌,不应当建城。神宗不听,反而下令徐禧率领蕃、汉兵民兴工修筑,并限十四天把城修好。徐禧筑起永乐城后,留下副总管曲珍领兵一万驻守。因为永乐城的修筑对西夏的确构成了极大威胁,加之夏人新胜,斗志正盛,于是从全国调发三十万大军前来攻打永乐城。徐禧同诸将登城西望,但见夏兵弥原遍野,难以看到边际。西夏骑兵“铁鹞子”也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