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王允管理,王允亦假意奉承,董卓因此将王允推心置腹,不作怀疑,使王允能在此乱局中扶持王室,亦受朝臣倚仗。
但王允在这个时候,亦秘密地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泰等谋诛董卓,于是上表请杨瓒和士孙瑞从武关出兵攻伐袁术,实质是为讨伐董卓,但因董卓怀疑不许而令图谋失败,王允唯留二人在朝。
此后,王允与士孙瑞和杨瓒等人再图谋诛除董卓,乘着一次董卓因小事不满吕布而用手戟向他投掷以及吕布与婢女私通而不自安的机会,离间吕布和董卓,并告知他们的图谋,终令吕布参与,作为内应。
最终,王允乘汉献帝病愈,董卓入朝拜贺的机会,让吕布成功刺杀董卓,并诛董卓三族,主簿田仪也被杀。当时长安士民都争相庆祝。
不得不说,王允无愧于他所谓的忠诚之说,除了早年和宦官的过节可见以外,在诛杀董卓一事,与其在长安城被李傕等董卓曲部攻破时,拒绝吕布的邀请一同撤离,从而死在李傕手上等事迹,就能看得出来。
只是,王允值得称赞的地方,也只有他忠于汉室这一点而已。
从他执意诛杀蔡邕,从而失去人心一事就能看得出来。
王允为了杀蔡邕所给出的理由并不成立,因为王允与蔡邕同样侍奉过董卓,王允要杀蔡邕的真正理由,也非王允嫉妒蔡邕在史学的成就,而在于王允在当董卓摇尾系统时的丑态,蔡邕知道得一清二楚。
冠冕堂皇的理由虚晃一枪,真正的理由因为太卑鄙的缘故,往往说不出口。王允是另一类型的文妖。
从王允抨击司马迁先生的《史记》是一部谤书,就能充分显示出他恐惧什么。
他在恐惧蔡邕先生的谤书!
从这里,就能看出王允对于他出身于宦官世家,心里到底有多么地自卑。
别怀疑!从王允的生平经历,就能看出他对自身的名誉极为看重,容不得沾染任何的污点,但也正因如此,让他走上了歪路。
在当时的时代环境背景下,宦官出身的王允,就算不擅长宦官私底下所会使的那些手段,至少也是门儿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