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
那也就是说,现在的司礼监从掌印到首席秉笔,都算是高务实的自己人了。
朱翊钧交代陈矩和王安的这两件事,两人当然能听出言外之意:皇爷是要挽留王家屏的,而挽留的时限至少是在高务实回朝之前。
皇爷要卡这样一个时间,显然是有用意的,能是什么用意呢?这也不难猜,两人同时想到:补缺。
当前的内阁排名如下:中极殿大学士王家屏、建极殿大学士梁梦龙、文华殿大学士高务实、武英殿大学士赵志皋、文渊阁大学士沉一贯、东阁大学士周咏。
这里头,梁梦龙是因为年龄原因早就打定主意要尽快请辞的,他如果去位,高务实就要递补为次辅建极殿大学士了。
但是,如果与此同时首辅王家屏也去位呢?那高务实就肯定直接递补为首辅啊!
在朝战大胜的情况下,碰巧首辅、次辅双双去位,再次立下大功的高务实递补为首辅有何不可?简直巧得不能再巧,完美酬功!
说真的,想到这里的陈矩和王安简直大松一口气。为什么?因为当朝战打到日军只剩釜山和周边两三座城的时候,朝廷上上下下、内内外外都在纠结一件事,那就是高务实凯旋之后的酬功怎么办。
为啥这么说呢?前文其实讲过多次,按照朱元章的规定,军功乃是最重要的功劳,基本上非军功不得封爵。
高务实虽然是文官,但他却也是因为军功而封爵为南宁侯的,这很合理。然而,既然他已经是南宁侯了,如果再有巨大的军功怎么办?啊,那当然只能继续加封,可是继续加封就只能封国公了!到顶了啊!
高务实才三十几岁呢,这就一封到顶,那将来如果逃到西域的察哈尔部再搞点事出来,高务实作为天下第一文帅再来个西征……一旦再次凯旋,那可不就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吗,那该怎么办呢?
正是出于这样的“隐忧”,朝廷——无分内朝外朝,大家的感觉都是一个头两个大。现在倒好了,如果“正巧”高务实一回朝,首辅、次辅双双去位,那皇帝就只需要让他继任首辅便能将之作为奖赏,而不必担心马上要封一位年轻有为的国公爷了,简直皆大欢喜。
陈矩、王安和三位大珰离开之后,朱翊钧却又拍了拍手。
刘平从西暖阁的内室弓着身子走了出来,跪下道:“皇爷有何吩咐?”
朱翊钧没有立刻回答,反而踱着步子慢慢转了两圈,然后才道:“南洋那边的回禀靠得住吗?”
刘平没有抬头,但语气很坚定:“回皇爷,靠得住。”
“真有那么多良田?”朱翊钧问道。
“皇爷,确切的说是可以开垦的良田……毕竟眼下大多还是荒着的。”刘平小心翼翼地道。
“唔……那都差不多。”朱翊钧随口回了一句,然后皱眉道:“日新这个人从来都不小气,这一点朕自然是知道得,但八万顷这样大的数着实是太惊人了。你觉得日新这样做会不会有其他的用意?”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