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的关系如何从矛盾到和解等等。
尤其是那位母亲的戏份,尤其精彩,对逝去时光和容颜的遗憾,以及对长相不如自己的女儿的爱,交织到了最后才有一次高光的展现。
果然,找来编剧的简历一看,这位的另一部作品,就是去年拍完,现在刚刚剪辑完在试映的,华纳兄弟改编自小说的电影“廊桥遗梦(thebridgesofmadisoncounty)”的编剧。
这部电影的主角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梅丽尔·斯特里普。虽然有很多的业内人士不屑这部电影,还调侃有谁要看两个四十岁的中年人恋爱的故事呢?
但是这部小说的人气一直居高不下,是1993年的全国最畅销的书。自从1992年出版,一直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前十位置停留,到现在仍然没有退出的迹象。
这样的畅销书,累积的人气是令人畏惧的,罗纳德觉得肯定不可能和那些人说的那样会票房失败。上一次这样纯粹的爱情悲剧,还是1970年代电影整体疲软时代的“爱情故事”,卖座的简直像是黄金时代的电影。
打了几个电话,问了问几个看过试映的朋友,罗纳德得到的也都是溢美之词,表示自导自演的伊斯特伍德这次发挥一流,梅丽尔·斯特里普更是戏精上身,她演的中年女主角,都能让大学生男孩倾慕。
请理查德·拉格拉文斯来,罗纳德和他聊了几小时。情况就渐渐清楚起来。
芭芭拉·史翠珊肯定是有隐藏起来的计划,她在拿到理查德·拉格拉文斯写的那一版剧本以后,一开始也是大家赞赏的。但是一周以后,她就有了很多新的想法,要理查德·拉格拉文斯修改。
这种情况也并不罕见,一般来说看一个剧本都会有一定的蜜月期,过了以后发现问题,编剧也欢迎这种情况,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修改。
之后,芭芭拉·史翠珊就把他请到了她的家里,就在那里随时“指导”理查德·拉格拉文斯应该怎么修改剧本。
当然,修改的方向,是很常见的明星病。女主角罗斯身上的毛病要减轻,她还不能像理查德·拉格拉文斯写的那样真的难看,得是有一定美貌,只是不会打扮。
罗斯是家庭里唯一一个有理智的女性,母亲就只会尖锐地嘲笑她长得不好看还不会打扮自己。
数学教授格里高利则还是希望妻子善于打扮,变得漂亮,更有吸引力。他虽然能够欣赏罗斯的高智商,但是还是肤浅的要外表的美丽……
总之,这些配角都是有缺点的人物,只有在主角罗斯(芭芭拉·史翠珊倾情本色出演)的引导和教育下,才会发现女主角的美……
这也是明星做制片人,做导演,做编剧最常见的问题。她们总是以为好的电影是要围绕身为明星的他们来展开故事的,好的品质和故事都要发生在她们身上才行。
其实,如果只是做明星的话,这样想也不是什么错误。很多好莱坞商业片都靠明星来撑起票房,理所当然他们是要占据所有的美好品质的。
但是,作为总揽全局的导演,这样思考就会出大问题。既然你已经如此完美,还有什么故事要讲呢?那些配角也都变成了只会衬托女主角,像纸片一样单薄,好像他们在剧本里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衬托女主角是多么的美丽(外貌和心灵一样美),女主角的智商是怎么凌驾于众人之上(比如英语教授也要比数学教授更聪明)。
最让理查德·拉格拉文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