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前行,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一个宁静的小村庄。
此时,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如一块黑色的绸缎缓缓笼罩大地,他便打算在村里找个农家借住一晚。
牵着马,他来到一户人家门前,抬手轻轻叩响了门扉。
不一会儿,门缓缓打开,一位中年女人出现在门口。
戏煜借着微弱的光线,看到她的脸上似乎有泪痕残留,眼睛红红的,像是刚刚哭过。
戏煜微微欠身,礼貌地问道:“大嫂,我是赶路的旅人,天色已晚,能否在您这儿借住一晚?”
女人面露难色,犹豫了一下,轻声说道:“实在不方便,家里只有我和女儿,不太方便留客,您还是找找别家吧。”
说完,便欲关门。
就在这时,外面匆匆走来一个男子,看上去与戏煜年龄相仿。
他几步跨到门前,看见戏煜站在那里,先是一愣,随后看向女人,喊道:“姑妈,这是怎么回事?”
女人忙不迭地挤出一丝笑容,神色却仍有些不自然,说道:“海旭啊,这位过路的客人想在咱们家借住一晚,我正跟他说不太方便呢。”
海旭闻言,目光在戏煜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警惕。
戏煜见状,拱手行了一礼,说道:“兄台,我是赶路至此,实在无处歇脚,若能行个方便,自是感激不尽,我定会守好规矩,绝不打扰。”
海旭沉吟片刻后,开口说道:“姑妈,还是把他留下来吧,这黑灯瞎火的,他一个外乡人也没处去。况且,今天晚上我也能在这里住,有我在,您也放心些。”
女人听了海旭的话,犹豫之色稍减,微微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倒是方便多了。”
说罢,侧身将戏煜让进屋内,“那就委屈公子了,家里简陋,还望公子莫怪。”
戏煜连忙拱手致谢,真诚地说道:“多谢大嫂,多谢兄台,如此雪中送炭之恩,在下铭记于心。”
进得屋内,只见屋内陈设简单朴素,却收拾得干净整洁。
海旭帮忙将戏煜的马牵到屋后的简易马棚安置好,随后几人围坐在一起。
戏煜心中虽好奇这家人的情况,但也知晓贸然询问不妥,便只与他们寒暄几句,气氛渐渐融洽起来,只是偶尔能捕捉到女人眼中一闪而过的忧虑,似乎这平静的表象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里屋的门帘轻轻被掀开,从中走出了一个女子,正是这女人的女儿。
她身姿纤细,面容虽带着几分憔悴,却仍难掩清秀之色。
她瞧见海旭,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轻轻开口说道:“表哥来了。”声音轻柔,带着一丝见到亲人的欣喜。
戏煜下意识地看向她,这才注意到女子的头上竟还戴着白布,心中顿时明白了几分。
原来,这女子竟是在为死去的丈夫守孝呀,怪不得刚刚大嫂的神色那般哀伤,看来这家中是遭遇了如此令人痛心的变故。
一时间,屋内的氛围变得有些沉重压抑,原本渐渐融洽起来的气氛仿佛又被一层淡淡的哀伤笼罩。
海旭看着表妹单薄的身影,不禁叹息了一口气,轻声说道:“秀秀,你要节哀顺变,往后的日子还长。”
女子微微点头,轻声道谢后,便转身回屋去了。
女人招呼戏煜坐下来,戏煜礼貌地应了一声,缓缓坐下。
随后,便听到海旭和女人交谈起来。
从他们的对话中,戏煜得知女人名叫海玲,而她的女儿叫郭秀秀。
海玲的声音中透着疲惫与无奈。
“这日子过得真快,秀秀这孩子命苦啊,年纪轻轻就守了寡。”
海旭也跟着叹了口气,安慰道:“姑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