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重生之AI教父 > 133. 棋类智能的过去

133. 棋类智能的过去

>
    1947年的时候就编了一个下棋程序。

    只不过那时候计算机的使用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资源,即便是图灵也没法保证充分的使用时间。

    相比图灵这位大佬的其他事务,下棋好像显得儿戏了一些,这件事便一拖再拖。

    “其实最恐怖的事情是棋类的必胜法则。”孟繁岐回想了一下,好像井字棋,五子棋之类的简单棋,都有诸如“先手必胜”的法则和规律。

    一旦棋手掌握了这种定式,这种棋也就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变得索然无味。

    黄博士在电话中,还为孟繁岐介绍了一下隔壁跳棋的研究情况,这是孟繁岐未曾关注过的。

    “27年9月,跳棋已经被证明,只要对弈的双方不犯错,最终的结果就一定是和棋。”

    而跳棋智能已经达到了这个境界,这也就意味着,永远也不会有办法战胜这款跳棋智能。

    这项研究发布在science科学期刊上,从此,跳棋这个领域多了一个可以看见的终点。

    相比关注度比较低的跳棋,上一个比较著名的里程碑应该是国际象棋领域的“深蓝”。

    1997年5月11日,ibm的“深蓝”是史上第一位战胜了当时世界冠军的棋类机器。

    事后,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回忆道:机器表现超出他的想象,它经常放弃短期利益,表现出非常拟人的危险。

    在“深蓝”赢了卡斯帕罗夫之后,职业棋手并没有因此而改行,他们反而更多地依赖计算机来训练。

    职业比赛的解说者也越来越多地借助计算机程序来分析解说一场比赛。机器作为教练,反而更快地帮助人类棋手进步。

    有美国高中的象棋教练观察到从来就没有过这么多年轻棋手在年龄很小时就积分这么高,这都得益于计算机教练,因为过去的孩子从来就没有机会能和特级高手比赛。

    这件事最好笑的部分就是,做出了这个深蓝智能的成员均不是人工智能出身,他们也不相信这个程序真的有什么智能。

    做出了重大成果的人屁股不在自己这一边,这让不少人工智能学者颇为恼火。>>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人在大专,带着学生开发可控核聚变!换嫁东宫,绝嗣太子轻点宠LOL:什么叫标记型打野啊一夜暴富,我囤货娇养了个女帝家父是康熙万金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