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满唐华彩 > 第604章 一点小改变

第604章 一点小改变

册的耕田数量在开元七年达到最高,之后就在逐年下降,到了天宝五载,就已然比高宗年间还要少了,而上缴的租庸调却还在增加。而他在任时带来的增长,对比开元年间,只算九牛一毛。<br><br>“你当年的功绩,是高门大户给你送的礼。但改变不了那些百姓的命运,你走没两年,他们又全都拿回去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br><br>颜真卿说着,也想到了自己任长安县尉那些年,缓缓道:“徐徐渐进虽好,但也容易被蒙蔽,被阳奉阴违,大唐开国已久,土地兼并愈演愈烈,非大刀阔斧则不能示朝廷之坚决。”<br><br>崔祐甫道:“大唐并未到需要大刀阔斧的地步。”<br><br>“我们要的不是维护安稳,而是中兴,是治理出一个更加辉煌的盛世。”<br><br>崔祐甫不知所言,看着颜真卿,觉得他被天子影响得愈发深了,说话的方式也愈发像了。<br><br>而他也大概知道了他们的野心。<br><br>诸如修改唐律使主家三年才能买卖奴隶这样的方法太慢了,他们想把奴隶制废除了,让逃户无处藏身,让高门大户不能借此来隐匿田地与人口,这还只是他们要做的第一步。<br><br>~~<br><br>这年秋天,朝廷又为增加参加科举的人数,多加了一道童试。<br><br>规定只要通过童试,就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不论年龄大小都可应试,童试又分为三场,第一场县试。<br><br>相比于以往选拔乡贡最大的不同是,朝廷为了鼓励贫寒子弟科举入仕,特意下诏,县试成绩优异者可进入县学读书,有号舍可住,按月发给粮食。<br><br>新政策刚开始施行,颇多人都在观望。而原本参加科举的读书人不是国子监就是乡贡,早已有了科举的资格,因此,参加童试的大多都是一些才学平平,对仕途并未抱有期望之人。<br><br>开试当天,砚方非常紧张。<br><br>他到了寿安县的考场,听到周围的议论,大多数都在说,只要能成为县学的廪生也就知足了。<br><br>“袁志远。”<br><br>“袁志远。”<br><br>小吏连唤了两遍,砚方才反应过来,连忙上前,应道:“是我。”<br><br>“搜身吧。”<br><br>“是。”<br><br>他就这样带着新的名字走进了考场,回头看了一眼,杜五郎今日亲自来了,站在杜五郎身后的则是他的爷娘。<br><br>转眼,到了县署放榜的日子。<br><br>“袁志远!”<br><br>“看到了,我看到袁志远了!”<br><br>袁志远抬着头,愣愣看着名单,从最后开始往前数,过了好久才看到自己的名字。<br><br>他又从前往后数了一遍,发现自己是第十三名,顿时更加激动起来。<br><br>“中了?中了!”袁志远连忙回过身,一把拉过他阿爷,指着那名单不停地念叨,“阿爷你看到了吗?我中了。”<br><br>“阿爷不识字啊。”<br><br>老袁头努力挤进人群,用目光扫着那名榜,只觉上面的名字密密麻麻像是苍蝇一样,根本无法辨认。<br><br>他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去找那个“袁”字,等到脖子都酸了,才终于叫道:“好好好,阿爷看到了!”<br><br>父子二人的举动引得周围的考生们都颇为不满。<br><br>“站在这也太久了,让别人也看看啊。”<br><br>“不识字也跑来看榜,这一身的汗臭……”<br><br>老袁头傻笑两声,不敢得罪这些读书人,悻悻往后退。又舍不得就这样离开儿子千辛万苦挣来的荣耀,三步一回头地往那榜上看,深怕一不小心移了目光,那就再也找不到那个“袁”字了。<br><br>“哎呦,你这老头,踩到我了!”<br><br>“告罪告罪。”<br><br>老袁头心里只念叨着这是祖坟上冒青烟,得回去告祭祖宗。<br><br>在他们旁边不远处,崔洞与崔家的教书先生赵骅也在看榜。<br><br>“果然是中了。”崔洞道,“也是,有杜五郎的关系,岂能不中?”<br><br>赵骅道:“没有杜五郎的关系,他也能中。”<br><br>“先生是说,砚方凭的是真才实学,胜过了县里这许多读书人。”<br><br>“崔家藏书丰富,许多别处没有的经义注示,砚方都看过。”赵骅道,“往日崔泾的诗赋都是他代写的,能中榜不稀奇,名次太低了。”<br><br>崔洞道:“是先生教导得好。”<br><br>赵骅叹道:“只怕接下来,我们的麻烦大喽。”<br><br>崔洞深有所感,不由叹息。<br><br>他知道,砚方如今的身份是杜五郎的奴婢,那么,杜五郎的奴婢参加县试中了榜,必然会激起非常多人的不满、质疑。<br><br>那些自视甚高的世家子弟想到往后要与这等人一起科举,难免要>>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傲世潜龙直播算命太准,全网蹲守吃瓜重生九零,回到妻女跳河的那一天!高嫁京圈大佬,渣前任悔疯了!我在九叔世界做大佬火影:我大筒木雏田,忍界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