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r><br>两日后,薛白回到了长安城。<br><br>让人意外的是,灞上发生了一场战乱,长安城依旧平静如常。<br><br>或许是因为权贵们在乎的那些虚头巴脑的事,其实与百姓们的生活无关。<br><br>薛白的仪驾到了大明宫外,只见一个中年男子只穿着一身麻布单衣,跪在地上瑟瑟发抖。<br><br>“臣有罪,请陛下恕罪!”<br><br>“你是谁?”薛白招他上前问道。<br><br>“臣是……李玢。”<br><br>薛白道:“你是李氏子孙,现在朕告诉你,朕篡夺了李氏江山,你现在要怎么办?”<br><br>李玢愣了一下,道:“陛下说笑了,臣从来就不相信洛阳那些叛逆的谤君之言,他们罪该万死,该杀!”<br><br>“朕没说笑,朕就叫薛白,并非什么李倩。”<br><br>“陛下确实曾姓薛,讳白,天下若有谁敢质疑,臣第一个反对!”<br><br>“听清楚,朕篡夺了你李氏的江山。”<br><br>“那……那……”李玢只好迟疑着道:“臣请李氏禅位于陛下?”<br><br>薛白被他的无耻气笑了,挥手便让他滚了。<br><br>李玢如蒙大赦,连忙便逃了。<br><br>御驾遂直接进宫,薛白回了蓬莱殿的起居室,环目四看,见殿内摆设与他走时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变化。<br><br>但他看得出来,地毯是重新洗过的,因他记得他走时有宫人无意中打翻了墨汁。<br><br>显然,有人进来过,踩脏了他的地毯。结果又因惧怕他,特意把地毯洗过。<br><br>这或许便是那些关陇贵族的顺服,欺软怕硬。<br><br>当夜,杜妗入宫与薛白商议,颇为欣喜地行了个万福。<br><br>“恭贺陛下,看往后谁还敢反对陛下。”<br><br>“你莫被他们的表象给骗了。”薛白道,“安知他们是否死性不敢,阳奉阴违。”<br><br>“连你姓‘薛’他们都能接受?还有什么事敢阳奉阴违的?”<br><br>“太多借口了。”薛白道:“他们找了太多借口才肯承认我不是李倩,不情不愿,往后让他们交田纳税,他们只会更不情不愿。”<br><br>杜妗低声道:“那你的意思是,还没杀够?”<br><br>“不可为了杀人而杀人。”薛白道:“你查一查,他们是真心投顺,还是背地里另有阴谋。”<br><br>“好。”<br><br>“元载查过了吗?”<br><br>“还在查。”杜妗道。<br><br>薛白点了点头,似漫不经心地说起另一件事。<br><br>“给妗娘一个名份如何?”<br><br>“什么?”<br><br>“贵妃。”<br><br>杜妗愣了一下,眼神不由有些发亮。<br><br>她张了张嘴,似要答应下来,须臾却是迟疑了起来,道:“陛下让我想想如何?”<br><br>“有何顾虑?”薛白道:“如今你已不必再考虑身份。”<br><br>“我替你做了许多事,一旦到了明面上来,朝臣必要指责我干政。”杜妗道,“这种时候,没必要添不必要的麻烦,再等一等。”<br><br>说着,她贴进薛白怀里,道:“你有这份心,我已经很高兴了。”<br><br>她确实是高兴,是夜柔情似水,虽无贵妃之名,却已有贵妃之实。<br><br>……<br><br>次日,杜妗出了宫,想到薛白吩咐之事,当即让手底下的探子们打探长安官员们,看看他们是否有阴谋。<br><br>到了下午,元载却前来求见。<br><br>杜妗本不愿见,想到薛瑶英之事,还是见了。<br><br>“见过二娘。”<br><br>“你可是为薛瑶英而来?”<br><br>“不,我是为李泌而来。”<br><br>元载开门见山,道:“今晨,圣人下旨,拜李泌为相了。”<br><br>“我知道。”杜妗道,“意料之中。”<br><br>“李泌曾效忠李亨,观其为人,岂可能真心辅佐陛下,此人定是阳奉阴违。”<br><br>杜妗知道,元载之所以如此着急,无非是因为李泌触动了他的利益而已。<br><br>但“阳奉阴违”四个字入耳,她又想到一事。<br><br>“与郭子仪一战时,李栖筠等官员投降,出于李泌的劝说。”杜妗道,“李泌此前在洛阳,我一直派人盯着,不太可能与李栖筠往来,唯有他随陛下出征后,在军中脱离了我的眼线。”<br><br>元载道:“他必是与李栖筠有所勾结。”<br><br>“郭子仪遣使来的那天,李泌借口到秦岭修道。你去查查,他与那使者说了什么。”<br><br>这事很难查,因为李泌与张邕的对话很可能只有他们二人知道。<br><br>但元载没有任何犹豫,当即应下,保证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br><br>~~<br><br>李泌重新任相之后,很快便贬谪了一大批不支持变法的官员,包括那些改变态度迎奉薛白进入长安之人。<br><br>之后,他亲自过问,提拔了大量有实绩,愿意把新政落到实处的官员们。<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