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都是井井有条的性格,习惯每天抓紧时间,做完做好有计划的事情。留出足够富裕的空闲时间。应对生活中的意外状况。
即便意外状况和计划发生时间上的冲突,也不怕。
沉着耐心应对就行了,随时调整一天计划,一段时间计划。日子因有安排而充实。又因时时刻刻,都有意料之外的事情而不平淡。
秋收后。
朱棣没事可做了。
乡亲们则开始忙碌着抢收旱地种植的棉花。一场秋雨,在午后下起。淅淅沥沥,一直下到临近放学时。
乡亲们像是约定好了,穿着蓑衣,举着油伞,或者干脆举一片大大的荷叶,来到学堂。
正在监督孩子们作课业的朱棣和徐妙云被惊动。孩子们也好奇转头张望。
徐妙云轻轻敲了敲采绿的脑门,笑道: “都专心作课业。”采绿揉了揉脑门,其他孩子瞬间板板正正坐直,继续认真作课业。
话罢,朝朱棣看去。
朱棣笑着点头,走了出去,看着在祠堂大门下避雨的八叔等人,快步走过去,询问: “八叔,你们怎么来了,下雨天,担心孩子们?”
“四郎,俺们担心这群猴崽子干啥!”“就是,这点雨,还能把人淋坏了?”
一群叔伯婶子,纷纷笑着打趣。“拜,先生!”
这时,学堂内传出孩子们放学的拜别声。紧接着,一群猴孩子嬉笑打闹着冲出来。等安顿孩子们离开后。
朱棣这才询问: “那大家……”
八叔等人看看朱棣,又看看徐妙云,欲言又止……
徐妙云笑着说: “咱们去学堂说吧,有坐的地方,而且孩子们读书以来,大家也没来学堂看过。"
"大丫说的对,大家一起去学堂内,有什么话,坐下来说。"朱棣笑着赞同这個提议。
一群人来到学堂,在孩子们上课的位置坐下。朱棣和徐妙云并排坐在前面。朱棣笑道: “八叔,大家有什么话,尽管说,不用拘束。”
“俺来说吧。”八婶儿自告奋勇,看着徐妙云,说道: “前些日子,大丫说想跟我们换点棉花,给孩子们做儒衫。”
“这怎么能行呢!”
“四郎大丫,你们免费教孩子们知识,俺们已经感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