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三百八十七章:金豆子认姑姑,胜!(谢白丁李秀才盟主)

第三百八十七章:金豆子认姑姑,胜!(谢白丁李秀才盟主)

    丘福、朱能,跟着周浪所统帅的两个营骑兵,冲过浮桥,连夜奔向溧水县时。

    溧水上游。

    蓝玉统帅太子卫率,来到河岸边。

    湍流河水,在火把映照中,滚滚向前。

    “三哥,常茂他们肯定在附近,偷藏了船。”蓝玉收回落在河面的视线,距溧水还有段距离时,常茂就主动提出,带领一队斥候率先行动,在溧水沿岸村庄寻找船只。

    当时他就猜到。

    常茂肯定作弊。

    提前搜罗船只,藏了起来。

    对抗演练方案的制定经手了很多人。

    虽然保密。

    路线也由抽签决定。

    可常茂的身份,想打听点细节,提前得到点暗示,并不难。

    他很怀疑,常茂早把溧水沿岸的船只,全都搜罗光了。

    朱老四别想得到一艘船!

    溧水不算太深。

    最深处也就一人深。

    浅一点的地方,可以直接涉水泅渡。

    但现在已经十一月了。

    涉水泅渡到对岸,陆军第一镇浑身湿漉漉,别想跑的太快。

    而且,一旦朝廷为对抗演练准备的火药浸水湿了。

    也会被评判小组,判定为战力折损。

    还有炮兵。

    涉水泅渡,炮兵就无法过河了。

    也会被判定为战力折损。

    徐达眼底无奈一闪而逝,蓝玉想到的,他当然也想到了,可有什么办法。

    陆军第一镇作为客军,对抗演练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

    四郎肯定也知道。

    不过,只要陆军第一镇尽了全力,即便输,也虽败犹荣。

    想到这里,徐达笑道:“不用多想,战场上本来就没有公平可言,相较于陆军第一镇,参与对抗演练的两支朝廷新军,是本土作战,自然拥有各种天然优势。

    现在完全可以看做一场实战,陆军第一镇作为客军,出现在你们防守的溧水县,真实的战场,你们也肯定会提前搜罗毁掉溧水河畔的渔船,不给陆军第一镇轻易渡河的机会……”

    蓝玉听闻,心里舒服了许多,却满嘴苦涩笑了。

    这样说也没错。

    可……

    “可如果这样,我们都输给陆军第一镇,那陆军第一镇这支新兵,真实战斗力就十分骇人啊!三哥!”

    这就相当于,朱老四带着陆军第一镇,打入他们的地盘。

    不占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

    还取得了优势!

    陆军第一镇,没有过硬的素质,办不到!

    想到这里,蓝玉顿时精神抖擞。

    眼中闪过强烈的胜负欲。

    此刻,他特别想看看,他们拼尽全力,又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

    陆军第一镇,有没有过硬的素质?

    力压他们!

    徐达唇角笑意一闪而逝。

    蓝玉巧妙捕捉到,眼中恍然之色一闪而逝。

    哈哈……

    随即爽朗大笑,指着徐达,“三哥,你还真是个老狐狸!一路鼓励咱,你其实更想看看,你女婿的陆军第一镇,真实素质!”

    “你甚至倾向,我们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拼尽全力,都不是陆军第一镇的对手!”

    “是不是?”

    徐达脸上笑意更浓。

    “统制,常标统回来了!”

    就在此时,蓝玉身边将领提醒。

    徐达、蓝玉顺着将领手指方向看去。

    上游,三十几艘渔船顺流迅速驶来。

    片刻后。

    常茂登岸,太子卫率将士冲上去,开始利用渔船在河面上搭建浮桥。

    常茂来到蓝玉面前,笑道:“统制,幸不辱命,找到了三十五艘渔船,我花钱雇来了,同时,还在附近村子,花钱拆了一些门板。”

    蓝玉看着常茂,点点头。

    若是换做没有彻底想通前,常茂和他汇报这些。

    他一定会忍不住,拿鞭子抽死常茂。

    三十五艘渔船、门板,这分明就是早准备好的。

    不然,怎么可能这么短时间内,找到这么多渔船。

    “回你本部,做好渡河准备。”

    常茂狐疑看了眼蓝玉。

    他都做好,被蓝玉怒骂质问的准备了。

    ‘奇怪了,蓝玉没猜到,这些船,是我早准备好的?’

    常茂狐疑腹诽,领命匆匆离开。

    三炷香后。

    由渔船和门板组成的浮桥出现在河面上。

    蓝玉大手一挥,“过河!”

    当炮兵最后渡过溧水后,蓝玉往下游陆军第一镇的方向看了眼,视线转移,落在徐达身上,笑道:“三哥,我们也走吧。”

    话音落下,快马疾驰奔冲过河。

    翻身下马。

    跟在将士们旁边,大声鼓励:“快!加快速度,只剩最后四十里了,兄弟们,咬牙坚持一下!”

    ……

    更上游方向。

    沐英、耿炳文带着评判小组,跟着京营新军渡河。

    沐英看着渔船、门板搭建的浮桥,苦笑摇头,“这场对抗演练,从一开始,就没公平可言。”

    “我们这边,把渔船都搜刮干净,自己用不了,也都藏起来,陆军第一镇的火炮无法渡河,要是火药湿了……”

    耿炳文笑笑,“两支新军偷偷做这些,陛下真不知吗?”

    沐英微微挑眉,看向耿炳文。

    “陛下就是想看,陆军第一镇作为客军,不占天时地利人和,能不能赢,想看陆军第一镇逼近实战的素质。”

    耿炳文十分笃定笑看沐英。

    真是如此吗?

    沐英微微愣怔。

    若这种情况,陆军第一镇都能率先抵达溧水?

    不可能吧?

    沐英摇摇头。

    他认为不可能。

    难度太大了!

    吩咐评判小组,回去报信后,沐英、耿炳文跟随京营新军过河。

    “长兴侯,真的和耿瑄断绝父子关系了?”

    沐英冷不丁询问。

    耿炳文略微沉默,苦笑道:“沐英,可怜天下父母心,等你家孩子长大后,你就能体会我的无奈。”

    “不过,若是将来战场父子相遇,我也不会手下留情的。”

    沐英默默点头。

    太子系很多人,都暗骂长兴侯妄图脚踏两只船,在太子爷和老四身上押宝。

    不过,他相信耿炳文。

    若有朝一日,老四和太子发生冲突,耿炳文肯定会尽臣子之忠。

    希望,这种事,不要发生。

    那对大明许许多多人来说,太残酷了。

    兄弟、父子,疆场一边喊杀震天,一边流泪。

    无论谁胜谁负,都注定是一场悲剧。

    ……

    太子卫率、京营新军在周浪所部,搭建好浮桥后,全军抢先通过溧水。

    半个时辰后。

    朱棣率领陆军第一镇将士,抵达溧水。

    沿着两个骑兵营修建的浮桥,徐徐通过溧水。

    从上空俯视。

    溧水南岸,三支大军前后不一,灯火通明,宛若一条火龙,滚滚席卷,争分夺秒,冲向溧水县。

    又过了一个时辰。

    朱元璋率领群臣,抵达溧水河畔。

    群臣小声骂骂咧咧,从马车下来。

    “陆军第一镇太缺德了!”

    “修的什么路!”

    “合着,只能通过他们的炮车?”

    ……

    朱元璋从御驾下来,听到后面小声抱怨,不由笑了。

    伸了伸腰。

    唇角抽抽,笑容消失。

    腰疼!

    老四他们是太缺德了!

    修的什么路!

    填埋路上雨水冲刷出的沟坎,十分刁钻,宽度只有他们炮车两轮轴距。

    这一路颠簸走来。

    他这身老骨头,都快散架了!

    朱雄英跟随朱元璋下车,把朱元璋先笑,后黑脸的表情尽收眼底,忍笑,指着前方,“祖父,陆军第一镇搭建的浮桥。”

    朱雄英的声音不高。

    但很多人都听到了。

    借着依稀的亮光,顺着朱雄英手指方向看去。

    隐约能看到,一座浮桥静静平躺在河面上。

    “走,去看看。”朱元璋招呼一声,率先迈步走去。

    随行的宫女、太监忙提着灯笼跑到前面照路。

    一群人来到河边。

    纷纷好奇,弯腰,借着灯笼昏暗光线,凑近仔细观察。

    朱元璋蹲下观察。

    他的眼睛这几年,越来越不好了。

    不过,这件事不能告诉任何人。

    朱雄英指着固定圆木的铁件,介绍道:“这种标准铁件是骑兵营在工兵科训练中,摸索找出来的法子,制作这样一块圆木拼装的简易木板,两个经过工兵科训练的骑兵营,四个将士配合,一刻钟,就能制作一块……”

    朱元璋认真听着,默默点头。

    等朱雄英说完后,起身,提步径直沿着浮桥,往对岸走去。

    “陛下小心!”

    “陛下,危险!这浮桥太简陋了!”

    ……

    身后百官纷纷开口表现。

    朱雄英瞥了眼,笑笑,转身邀请道:“父亲也试试吧,这种浮桥可骑兵奔冲、以及承载炮车,很安全的。”

    朱标笑着揉了揉朱雄英小脑袋,提步跟在朱元璋身后,往河对岸走去。

    刘伯温、李善长等人默默跟上后。

    反对的百官相互对视,不敢再说什么,连忙跟上。

    战战兢兢走上有些摇晃的浮桥,走着走着,百官脸上紧张渐渐消失,很多人出于好奇。

    还微微用力踩踏桥面。

    扎实感通过脚底传来。

    许多官员,相互间,偷偷惊讶对视。

    等所有人渡过桥面后,朱元璋转身,看着这条横在河面上的简易浮桥,询问:“陆军第一镇两个骑兵营,花费了多长时间,修建好这座简易浮桥?”

    被汤和留下来汇报情况的门下省文官,忙躬身道:“禀陛下,大约用时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就建好了这样一座桥?”

    “现在三支新军,该不会还是陆军第一镇走在最前面吧?”

    ……

    百官窃窃私语议论。

    朱元璋没搭理百官,指着浮桥,对朱标,及周围武将询问:“朝廷军中,有一支军队,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建成这样一座浮桥吗?”

    朱雄英闻声,看向沉默不语的众人。

    肯定没。

    就算人数数倍于四叔的两个骑兵营,没有经过工兵科训练,也不能做到。

    朝廷将领们,觉得工兵科就是挖土修路,不屑于做这种事。

    认为,只要有手就会。

    大军行进,遇到道路状况。

    士兵完全可以自己动手直接修缮。

    没有必要,专门训练。

    可他们全都忽略了,工兵科训练中,逐步摸索形成的合作协助机制和默契度。

    以及在训练修桥铺路中,为了提高效率,达到兵贵神速目的,创造性发明的各种工具。

    别说周浪他们,摸索发明的各种,加快工兵作业的铁件。

    就是铁锹、锯子、斧头这些东西,都在训练中,提出了改良。

    更方便携带。

    工兵作业使用时,更省力……

    没有大量训练摸索,就根本不可能有这些改良性、发明性成果!

    “祖父……”

    朱元>>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我一个和尚,你给我恋爱模拟器八零:我靠心声成了大佬们的心尖宠小撩精去而复返,总裁绷不住了前世被夫君剥皮,重生后她掀了全府救命!病娇游戏男主角被我性转了校花的贴身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