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盛唐挽歌 > 第21章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长安

第21章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长安

们如何来,构成如何,以及它们如何使用,怎么分配,怎么运输,都是大学问,需要朝廷中枢的理财官员统筹管理。

    打个比方,岭南的税收,布匹粮食与铜钱,如果转运到长安,那么其中的运费,或许远远超过税收本身,那这一部分应该如何收,又要如何用呢?

    所以唐庭收税,远不是简单的将全国的税收都运送到长安,然后再根据需要分配这么简单。

    解释了这个概念后,方重勇也不敢再敷衍应付,于是正色问道:“问题在哪呢?”

    “其实大唐的钱,已经是不够用了。缺很多,多到你不敢想,我不敢说。”

    郑叔清面色肃然,没有一丝开玩笑的成分。

    开元年间财政收入就崩了?

    方重勇一愣,没明白郑叔清到底想说什么,按说现在还不至于吧?

    “漕运所耗资费,不少是靠地方府衙放高利贷,用利钱运营得来的。其本钱来源,乃是官府所属田地,也就是所谓公廨田,与积攒多年的公廨钱放贷得利而来,地方上早已不堪重负了。”

    郑叔清叹息说道,他给方重勇解释了一下公廨钱与公廨田的来龙去脉。

    隋文帝杨坚为节约政府费用,想出了一个“京官及诸州并给公廨钱,迴易生利,以给公用”的办法。规定发给各级官府一定数额的办公经费作本钱,即所谓公廨钱,用以周转取息,所得息钱作为办公费。

    可以理解为官府有存款,交给商人们运作,赚来的利息给官员发工资。虽然隋朝没有存在多少年,但这个制度还是被唐朝的第一个皇帝李渊完完整整的拿来用了。

    自武德年间就开始实施,最开始只在长安等大城,后面规模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大。

    曾经,也为贞观之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到开元年间,公廨钱的利息之用,已经成为补贴财政支出不可或缺的最大助力。

    “公廨钱”制度本意在节省政府开支,减轻百姓负担,何以竟会事与感违地困扰百姓呢?

    这是因为公廨钱制实行后,官府缺公款无以治事,薄俸禄不能养廉。而一些贪鄙官吏乘机以权谋私,盘剥百姓,用强迫摊派的“抑配”方式举钱生息,年利息率加上劳费、有高达百分之百者。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这是因为公廨钱制实行后,官府缺公款无以治事,薄俸禄不能养廉。而一些贪鄙官吏乘机以权谋私,盘剥百姓,用强迫摊派的“抑配”方式举钱生息,年利息率加上劳费、有高达百分之百者。

    甚至有“虚立保契,子孙相承为債户”的事情发生。背后官商勾结,使得放贷的公平原则丧失殆尽,老百姓被迫接受超常的剥削。

    这并不是简单的地方官府人员贪腐的问题,而是地方财政支出不堪使用,而不得不采取的“另类办法”。

    举个例子说,大唐运河沿途州府,都要长时间负责漕运的维持。其间花费的人力物力,并不全是由朝廷中枢负担,甚至大部分都是地方州府承担了。

    地方州府的赋税,都交到中枢,或者有财政列编,都是固定款项。中央调拨的运河维护费用不够,地方官府那只能“另辟蹊径”。

    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些划掉的财帛哪里来呢?答案是公廨钱的利息,换句话说,靠高利贷剥削地方百姓而来。这些沉重的负担,可是>>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刚上大学就财务自由了什么叫进攻型上单啊芙蓉帐暖玩家重载宠你入局:靳少的二婚隐妻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