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盛唐挽歌 > 第146章 惊天弊案(完)

第146章 惊天弊案(完)

,善于写文,对于数学和审计却是一窍不通!张均曾经跟张九龄是一党,张九龄是张说的学生,宇文融是张说的政敌,而李林甫当初受了宇文融极大恩惠。

    所以自然而然的,这一脉相承的关系,躲过了几年前的派系大清洗,现在张均与李林甫在朝中势成水火,他毫无意外的投靠了左相张守珪寻求庇护!

    算是同党了!

    刘晏在刑部算是个专业能力很出众的官员,更是当年李隆基钦点的“神童”。张均对刘晏的审计报告不敢怠慢,却又不太看得懂对方写的东西,所以心里一直在犯难。

    不过好在过程虽然没有看懂,但是结论张均倒是看明白了。

    刘晏报告里面,最后一句话直截了当说了:河西节度府下面的五个州,最近四年向朝廷上报的经济数据,应该绝大部分都是编造出来的,只不过账面做得很好看,破绽很少而已。

    其中四个州他确信绝对是假数据,只有沙州暂时找不到破绽,但既然一个节度府下面的其他州都出了问题,那么沙州的数据也必然是假的。

    窝案嘛,懂的都懂,就算有白沙在黑沙里面,想独善其身也是很难的。

    刘晏认为:沙州那边做这个账目的人,绝对是一个专业能力很强的地方官员。他向刑部尚书张均推荐这个人,说对方在地方当非流官做假账太可惜了,应该到刑部来面试一下,如果合格,可以破格提拔。

    对方身上的犯罪问题,那不是他刘晏该关心的问题,他只提供“专业建议”。

    至于朝廷派人去查验,发现河西那边府库并无问题,没有虚报。那或许是因为……河西地区的富裕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朝廷的预计和他们报上来的假数据!

    地方上是故意少报了,而不是故意多报了。过往的审计太马虎,是忽略了这一点。

    刘晏这份报告,是“技术性”的,并没有说河西那边官员到底如何,他只是说最近四年河西那边报上来的数据是假的,其他事情,则应该由刑部尚书张均来定夺。

    不过张均作为老官僚,自然也猜出几分端倪来。

    粮仓里没有粮食,偏偏要上报满仓,那当然很容易被查出来啊,派专业人士来一个个把粮仓的地窖撬开看看就行。只要粮仓是空的,地方官员再怎么掩饰都不好使,只有收买督查官员这一条路可以走。

    可是如果粮仓里明明堆满了粮食,却上报没有粮食赈灾,那就不容易被查出来了。

    因为这些粮食很容易被转移到别处!

    去河西当地督查的官员又不可能挨家挨户的搜查,地方官府搞一点猫腻出来太容易了。而且也不排除他们收买长安派去督查的官员。

    类似这样的“反向操作”,非常具有迷惑性。

    当然了,地方上明明很富庶,却跟朝廷叫穷,那只有一个原因:

    地方官员不想给朝廷多交税,然后把多余的那部分,都搂到自己腰包里了。他们根本就不想报上真实数据,作为政绩让自己升迁。

    反而认为把真金白银的财帛搂到手里更爽。

    类似下结论的事情,不是刘晏这种刑部比部司主事该管的。刘晏当官还是很讲本分,该说的话说了,不该说的话,把发言权交给顶头上司,刑部尚书张均。

    如果张均说河西那边的地方官府没问题,那么就没问题。到时候出了事皇帝问起来,刘晏把这份报告拿出来便可以免责,倒霉的是张均。

    如果张均说有问题,那这件事就是大案了!大到张均本人都可能兜不住!

    因为过去三年,河西那边的数据报上来,刑部这边早就审计通过了。

    刘晏是今年才从夏县县令提拔到刑部当差的新官员。河西节度府的问题,从前刑部没发现,今年被刘晏发现了,那说明了什么?

    过往的审计报表,那可是他张均亲自批示的!张均作为刑部一把手,他的责任大了去了!

    大案爆出来了,把自己脸打了是小,极有可能会给>>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东京:我向坏女人发起复仇机战:全金属风暴我有透视,无所不能!吞噬九重天抗战:从八佰开始上门赘婿:离婚前继承百亿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