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盛唐挽歌 > 第155章 大唐科举资格审查

第155章 大唐科举资格审查



    当真是骂当权者的人,只因为自己手里没有权。

    然而,当排队排到他们的时候,元结与杜甫就眼睁睁看着站在他们前面的方重勇,居然走到审查官员面前接受审查了!顿时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姓名?”

    “方重勇。”

    “籍贯。”

    “祖籍敦煌县,后移居长安,算是长安县人,家住永嘉坊。”

    “祖籍偏远州郡啊……”

    眼前这位穿着绿袍的礼部小官,沉吟片刻,感觉方重勇这个身份,在士子里面算是“穿长衫的短衣帮”,好像还可以(在长安城有房产)又好像属于被歧视(籍贯偏远州府)的那一群人。

    稍稍有些吃不准。

    于是他继续问道:“你父亲叫什么名字啊?”

    籍贯拼不清楚,那就拼爹试试吧。一般情况下,一旦开始这个环节,那么被审核的士子,都会在其父的名字面前加一个地域+官职的组合,跟名字一起组成一个“拼爹词条”。

    比如:我父亲是河阴县县尉XXX,我叔父是长安县县令XXX这样。

    如果没有头衔,那就说明……这个人是最底层的那一批士子了,会遭遇什么对待不问可知。

    “家父方有德。”

    方重勇面色平静说道。

    “没有官职么?为什么总觉得这个名字很耳熟呢……”

    这名穿绿袍的礼部官员喃喃自语说道。

    正在这时,旁边做记录的绿袍官员已经吓得面如土色,连忙拉扯他的衣袖,然后走过来对方重勇恭敬叉手行礼道:

    “拜见方员外!上官从沙州赶回一路辛苦了。属下这便带您去附近的酒肆喝一杯水酒坐一坐,不成敬意,不成敬意!”

    方员外?

    顿时,元结和杜甫都被震撼了!

    所谓“员外”的称呼,在这里能让礼部官员瞬间就“前倨后恭”的,那就只能是六部员外郎了。如果考虑具体情况,那就只能是“礼部员外郎”!

    眼前这两个官员的顶头上司!

    没想到方重勇身上居然有好几个实职!而且还恰好有一个是能掐着礼部办事官员脖子的官职!

    其实这种同时兼有中枢职务与地方官职的事情看起来虽然很不可思议,但实际上则一点也不奇怪。

    在唐代有很多时候是这样的,例子格外的多。这不仅不是大唐官府务虚瞎搞,反而是极端务实的表现。

    这一类官员往往权力甚大,远比同级别的一般地方官员强势!并且有着1+1大于2的官场buff,会进入升官快车道!

    比如说,四川的某个州,要修乐山大佛!这么大的工程,工期都是五年以上,那能是一个州的力量可以搞定的么?

    显然是不行的。

    所以类似这种大工程,通常都是中枢这个级别有专员负责总揽。

    为了避免出现不同所属的各级官僚互相推诿扯皮的情况,朝廷就会有这样的任命,即:

    让中枢的这个官员保留职务,然后去地方上总揽工程推进,同时担任州刺史这样的地方职务。

    与此同时,本州的实际政务,则由二把手司马或长史来负责,刺史不具体办事。平日里办完一件大事有结果了,司马或长史向刺史汇报一下就行。

    这位兼任刺史的中枢官员,他当本州一把手的原因,只是为了方便协调工程进度,不至于说在需要调拨所在州府人力物力的时候,还要跟本州一把手商量半天!

    很显然,方重勇原本就是个朝廷礼部的中级官员,然后被派遣到沙州修佛窟,所以才同时兼任沙州刺史!

    元结与杜甫都是出自官宦之家,对官场运行的规则颇有了解,二人顿时在脑子里将方重勇的官场经历,完完整整的脑补了出来,自觉逻辑自洽圆润。

    他们顿时对方重勇产生了高山仰止之情!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

    看看人家年纪轻轻是怎么做官的?

    中枢有职位,还有地方历练的经历!等在地方上办完事情以后,先述职再选官,那可不得捞个礼部侍郎当当?

    这个就叫专业!

    “方员外,咱们都是礼部的官员,您就别戏弄属下了。您在此稍候片刻,等处理完这些杂事,我二人再为您接风洗尘!

    一炷香,只要一炷香时间,我们就弄完了!”

    之前那位“审核”方重勇的礼>>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武则天之无敌风流让你种田,你成帝国皇帝了?我一个和尚,你给我恋爱模拟器斗破:阳帝超凡大谱系至尊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