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盛唐挽歌 > 第431章 掺沙子大法

第431章 掺沙子大法

想看看郑叔清当右相能不能跟自己商议大事。

    “河东节度使的继任人选,右相觉得选谁为好?

    有人推荐方国忠兼任河东节度使,也有人推荐卢龙军军使田承嗣。

    二人都是年富力强之人,也都能带兵打仗,你以为谁更合适?”

    基哥微微皱眉问道。

    “回圣人,微臣与方国忠有旧,是不是应该回避一下?”

    郑叔清很是谦逊的询问道,其实他知道这是“正确的废话”,但他说出来跟装作不知道故意不提,效果还是相差很大的。

    果然,基哥故作不耐的摆了摆手说道:“举贤不避亲,方国忠如何,朕难道还不知道么?”

    “回圣人,田承嗣家眷不在长安,一旦他在边镇胡来,那便是尾大不掉。

    而方国忠一家皆在蓝田县,京师之侧而已。他要是有什么不轨之举,圣人可命微臣亲自带队,抓捕其家眷。

    二人谁更合适,圣人心中定有权衡,微臣不敢妄自揣摩。”

    郑叔清躬身行礼说道。

    他看似说了一大堆没用的废话,实则把该说的话都说到了。

    “右相言之有理。”

    基哥微微点头,郑叔清这话算是说到他心坎里了。

    在大唐历史上,安史之乱以前,有一个低调无闻又饱受猜忌的集团:汉人边镇武将世家。

    这些人所在的家族,其子弟长期在边军中担任中级军官,最高做到军使。他们的人脉与关系网都在边镇,在朝中没有话语权,所以不得不依附于空降到边镇的节度使或者行军大总管。

    如河西的辛云京、乌知义与辕门二龙、安重璋,还有现在提到的河北田承嗣。

    都是这些人中的代表,在当地颇有人脉。

    为了压制这些人,朝廷前前后后引入了内附的胡人将领,和他们的家族。

    采用掺沙子大法,二者之间互相制衡!

    再配合中枢空降过来的高级军官,便可以很自如的控制局面。

    从前是府兵的时候,汉人边镇武将世家的优势还不算明显,因为兵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地,而不是本地。

    现在改募兵制了,对于中低级军官的要求也变高了,更多是一种“能者多劳,能者居上”的竞争机制。

    在边军战斗力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给了汉人边镇武将世家子弟出人头地的机会。

    无论怎么说,他们这些人在当地,都要比关中子弟能打的。

    方重勇和田承嗣能力如何且不去说,就单说出身与现状。方重勇属于“中枢空降官员”,根子在长安。而田承嗣是河北将门出身,根子在幽州。

    这么一比较,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远征西域之时,方国忠便协调了河西、安西、北庭三镇,还筑城于伊犁河谷。事后还政于朝廷,足见其忠。

    如今回纥反叛,河套正是多事之秋,让方国忠总揽大局,确实是老成持重之策。”

    基哥微笑说道。

    当然了,他说的只是表面原因,实际上,则是对皇甫惟明近段时间上蹿下跳隐约有些警惕。

    田承嗣是不是皇甫惟明的亲信,不好说。但他来自河北,就要留个心眼子。

    皇甫惟明是京官,家眷都在长安,姐姐还是皇妃,生过皇子。

    这也是基哥认为他不会谋反的原因之一。

    但不反唐,就不反他这个天子么?基哥认为前者不太可能,但后者却可能性极大!

    在大唐,拥立皇子为太子,本身就是太宗时代传递下来的“光荣传统”。

    无论文官还是武将,他们对谁当天子都异常漠然。毕竟,已经有太宗的“珠玉在前”,自然是不缺效仿者。

    只要不换国号,只要不动他们的权力地位,那么哪个皇子上位都一样。

    这不是什么死人翻船的大事,也不是他们不能接受的。

    对于皇甫惟明来说,拥立皇子继位,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只要成功,他就是从龙功臣,根本没什么政治风险,更谈不上名声上的损失。

    因此基哥对类似的人和事,都异>>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全家读我心声,真千金一脚踹一个我在妖魔世界拾取技能碎片沉陷他天宝秘录重生之全面复兴截教扫地仙的诸天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