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神像,怎么能没自己的逼格呢?<br><br>清场而造成的“扰民”,正是李璘的排面,这个排面,是不能省掉的。<br><br>“节帅爱民如子,是下官办事不周,还请节帅责罚。”<br><br>元结小心翼翼的叉手行礼告罪道。<br><br>“责罚就不必了,下次注意不要扰民。”<br><br>方重勇打着官腔说道,这话明显是说给身旁的李璘听的。<br><br>“元使君有心了,孤不介意这些事,这便入城吧。”<br><br>李璘脸上挤出一丝笑容,还在为刘巨麟的惨死而堵心。<br><br>银枪孝节军的人报告说刘巨麟不慎落水了,哪里有那么巧的事情。谁都不落水,唯独在方重勇面前争辩齐州军权的刘巨麟落水身亡!<br><br>虽然刘巨麟在李璘麾下也不是什么千依百顺的臣子,但此人毕竟是他幕僚啊!<br><br>打刘巨麟的脸,就是在打他李璘的脸。而刘巨麟死得不明不白,也就意味着说不定哪一天,自己也会死得不明不白。<br><br>如此严重的事情,李璘又岂能当做无事发生?<br><br>当然了,本来想去找方重勇理论的永王殿下,被其首席幕僚韦子春给死死拦住了。<br><br>韦子春还是那句话:百忍可成金!<br><br>在韦子春看来:刘巨麟会死,是因为他在方重勇面前讨要兵权!这已经触碰到了对方的底线,所以刘巨麟必死无疑,只看是怎么死而已。<br><br>被自杀,已经是方重勇在给李璘面子了。在船没靠岸前就把刘巨麟处理了,其实也是给李璘面子。<br><br>要不然,在汴州杀李璘的幕僚,那影响简直要大到把傀儡二字刻在李璘脸上。<br><br>孰轻孰重,难道还不能理解么?<br><br>一番劝说下来,李璘果然服软了,依旧是那句:不服不行。<br><br>无论多牛的人,在脖子上被砍一刀也会死。刘巨麟就是个现成的例子,是方重勇在杀鸡儆猴。<br><br>“殿下,这边请,下官在前面给您引路。”<br><br>方重勇对李璘做了一个请的手势。<br><br>李璘还没迈步,高尚走上前来,伸出仅剩下的右手,扯了扯对方的衣袖。<br><br>“请。”<br><br>李璘轻叹一声,也做了个请的手势,跟方重勇并排而行。<br><br>来到开封县城门前,李璘左看右看,无论如何都感觉这座城很不顺眼。<br><br>附近规模庞大的渡口,随处可见的商铺,狭小的城池……汴州这地方,怎么看怎么是个商埠。<br><br>人多地多商贾多,热闹是够热闹了,却少了些帝王的威严。<br><br>皇权的威严,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庞大的城池,高耸的阁楼,宏伟的宫殿来表达的。<br><br>因为威严这种东西,它是虚无缥缈的,需要用一些“载体”来承载。<br><br>比如说建筑,比如说法令,用类似的东西去彰显威严。<br><br>也就是说,皇权其实是由一条又一条的特权,组合而成的“怪物”。<br><br>“方大帅,汴州的都城,打算什么时候开始营建呢?”<br><br>走到城门口的时候,李璘停下脚步,看向方重勇问道。<br><br>“殿下登基之日,便是汴梁城营建开始之时。<br><br>唯有帝王,配得上帝都。”<br><br>方重勇意味深长的说道。<br><br>“孤明白了。”<br><br>李璘微微点头,已经默认了现状。<br><br>无论如何,先从登基这一环开始搞起吧。<br><br>(本卷完,下一卷: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