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夹击之下,胜算极大。<br><br>不过还有个问题。<br><br>洛阳被攻下后,算谁的呢?<br><br>会不会有“黄雀在后”之事?<br><br>颜真卿一时间也有些犹豫。<br><br>“这是方节帅的亲笔信,上面还有永王殿下的印章和签名,请颜相公过目。”<br><br>李白这才从怀里摸出一封信,交给颜真卿。<br><br>这件事幕后是韦子春在穿针引线,无论是方重勇还是李璘,他们都期盼着宝臣大帅快点完蛋。<br><br>“嗯。”<br><br>颜真卿点点头,看完信后将其收入袖口。<br><br>方重勇在信中说,打败李宝臣后,宣武镇兵马便会退回汴州,不会进洛阳城。<br><br>这已经不是暗示,而是把话说得明明白白了。至于颜真卿信不信,那是他的事情。<br><br>颜真卿可以不在乎,但缺粮的长安却不能不在乎。<br><br>“李判官不如今日在颜府住下,本相还要考虑一下。”<br><br>颜真卿沉思片刻说道。<br><br>“如此甚好。”<br><br>李白松了口气,颜真卿没有直接拒绝,就证明这件事成了一半。<br><br>让府里的仆从安排好李白后,颜真卿却没去睡觉,而是把住在府中的幕僚李萼找来商议这件事。<br><br>颜真卿把方重勇的亲笔信交给这位幕僚,又把李白的话复述了一遍,然后便安静等待李萼的回答。<br><br>“颜相公,这件事我们没得选了。现在长安每天都有人背井离乡,缺粮太狠了。<br><br>不打通粮道,江南与两淮的粮食就进不到关中来,那要如何是好?<br><br>总不能等到饿殍遍地在动手吧?”<br><br>李萼忧心忡忡的反问道。<br><br>他也看出来了,其实这个问题的核心,并不是洛阳城,而是在洛阳城附近,黄河岸边的河阳三城。这是扼守黄河的咽喉之地。<br><br>自从李宝臣占据这里后,就断了关中的漕运。而皇甫惟明还在的时候,则一直没有下狠手。<br><br>皇甫惟明是关中世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怎么可能对关中下狠手呢?<br><br>但宝臣大帅就不会给关中人面子了。<br><br>因此自从上次方有德在华阴击败皇甫惟明后,关中的境况就变得一天比一天差,越发的缺粮严重。<br><br>河阳三城是依附于洛阳存在的军事防御性质的城池,要夺取河阳三城就必须夺取洛阳。<br><br>从这个角度看,方重勇的建议没有什么问题。<br><br>李萼的看法跟颜真卿高度一致:出兵洛阳没问题,但战后洛阳归谁呢?<br><br>方重勇在信中作出的保证,他们能不能相信?要不要赌一把?<br><br>颜真卿陷入两难之中,所以才想听听李萼的建议。<br><br>“颜相公,目前长安很多人,并不希望当今天子是李琩。<br><br>这次出兵如果能顺利夺回洛阳,相信那些人也会消停一阵子。”<br><br>李萼慢悠悠的说道。<br><br>他似乎是欲言又止,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多余的话”。<br><br>其实,李萼是觉得颜真卿没必要死保李琩的,一个弑父杀君的人,真的配为天子么?<br><br>但颜真卿显然认为如果再次更迭天子人选,皇权会继续跌落,越发败坏。<br><br>两害相权取其轻,世上的选择,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br><br>“明日你去一趟凤翔府,问一下控鹤军军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