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br><br>其他的大地主,中地主,小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则很多。<br><br>这些人几乎占到了八成,妥妥的主流,其中自家田里,有几十个佃农在耕作的情况比比皆是。当然了,这些都只是粗略统计。<br><br>这种情况很有些出乎方重勇的预料,关中的大地主估计会有一些,河南这边倒是不太多。<br><br>不过仔细想想倒也正常,因为大唐一直在执行“非关中非边疆地区去军事化”的策略,关中以外的超级大地主,都是被严打的对象。<br><br>这种大地主大豪强,很容易振臂一呼就拉起一支队伍。他们的存在,实在是让关中豪强起家的大唐睡不安稳。<br><br>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官衙所属的公廨田,已经沦落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br><br>“以前租庸调还在运转的时候,河南各州是怎么把税收上来的?”<br><br>方重勇一脸疑惑问道。<br><br>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这个土地分配局面,还有国有土地被“归零”的现象,显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br><br>“下官以为,只要有运河,便可以收商税来补田租,应付差事不难。<br><br>交通不便的区域就难说了。”<br><br>刘晏笑道。<br><br>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呢?<br><br>因为当年他在夏县当县令的时候,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在当地几乎没有收什么土地税。<br><br>这个办法刘晏能用,其他官僚自然也能用。<br><br>当初连郑叔清都用过呢!夔州本地直接把商税当土地税在“平替”。<br><br>“明年的两税,刘判官打算怎么收?情况不容乐观啊。”<br><br>方重勇轻叹一声问道,将手中的账册放到一旁。<br><br>李璘登基,等同于“开国”了。正好利用这个窗口期,可以强力调整一下土地政策。<br><br>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br><br>“各州应该保有部分土地归公。<br><br>没有公廨田,就没有义仓。<br><br>没有义仓,官府就无法控制粮价。<br><br>这一点是不能让步的。<br><br>其他的可以徐徐图之。”<br><br>刘晏对方重勇小声提议道。<br><br>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官府的田收回来,然后请佃户来种田,这样也是一种变相的“均田”了。有利于安置缺少耕地的农业人口。<br><br>更重要的是,这一步改革,可以名正言顺的,对不听话的地主豪强们动手!<br><br>官府要公田,你家田那么多却不肯均一点出来,那只好说句抱歉咯。<br><br>不支持官府的都是刁民,既然是刁民,管你有多少土地,都是严打的对象!<br><br>土地越多越反动!<br><br>“公廨田,至少要占到本州土地的三成,最好是能有一半。<br><br>若是这个都达不到,那官府就连调节粮价的能力都没有了。<br><br>还何谈为政一方啊。”<br><br>方重勇点了点头说道,同意刘晏的看法。<br><br>官府必须要掌控一部分土地,要不然,遇到什么洪灾旱灾这样的事情,方重勇估计得跪在大户家门口磕头求施舍了。<br><br>世间岂有这样的道理!<br><br>“将田亩交给官府,对某些人来说,不亚于割肉。<br><br>节帅是打算用强么?”<br><br>刘晏有些不解的问道。<br><br>这是明摆着的,官府一道政令下去,肯定会命谁家谁家要吐出多少田亩来,要多大比例,具体是哪些田地需要转让给官府。<br><br>无论是谁,看到这样的政令落到自己身上,都会感觉难受的。<br><br>明里暗里抵制是必然,这便是人性趋利避害使然。<br><br>要把政策强力推进下去,不见血是不可能的。需要有一支军队,专门去办这个事情。<br><br>“本帅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