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 第一六零章

第一六零章

    印度,大家知道那块地方。

    “不就是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地方吗?”当一位皇子把这话说出来的时候,灵堂里弥漫着一股很怪异的沉默。

    他们已经彻底品味出来了。“大明正统在印度”,这句话中的浓浓嘲讽意味。

    【上述结论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概括。

    实际情况复杂的多,甚至可以说便是放在明初这个较短的时间范围内,明朝政府面对的土地情况都是动态变化的。

    朱允炆的建文新政有一条,是减免苏松等地重赋。其实这个“重赋”,应该特指“官田重赋”。请看宣德5年秋粮的直观数据:

    松江府,官田84.52%。产出了94.16%的秋粮。

    苏州府,官田62.98%,产出了95.47%的秋粮。】

    对于这点,在很早以前,大家都已经听过了。

    那可是光幕第一次出现呐!愚蠢的他们,还对着这光幕顶礼膜拜!朱棣凉凉道: “也是朱允炆好名声的来源呐。”

    郁新犹豫了一下,还是补充道: “镇江府、宁波府的官田都比民田低很多,湖州府、嘉兴府应在

    四分之一(24.62%、26.82%)左右,常州府更是仅七分之一(14.64%),和苏松并不完全一样。

    见大家的目光全投向自己,准备听自己的高见,他又忙道: “不过官田仍是产粮过半数,占地少更突显官田赋税重。

    【他会这么做,大抵是王叔英等人的官田、民田税率不一的建议令他深有所感,于是虽没有采取具体分田的均田制。

    但采取了“均赋税”。】

    郁新问道: 怎么个均赋税?官田里,不同的田亩,税也是不同的。如果都均了,粮总要征到一个数,这些被分拨到民田头上,民田的总亩数却总是瞒报。如此下去,民田百姓之重亦是严苛!

    朱元璋生气道: “那卷尺为我摄宗孩儿清丈田亩一事提供便利还被特意提出。可见大明以后,天下黄册之编纂又是疏于管理,不知有多少埋没之地!朱允炆,你和老四打仗打的那么欢,能有时间去编黄册?

    朱棣本来还听得津津有味,听到最后一句话,突然嘎住。……呃,爹你这个笑话,倒是很通地府

    。

    【同时,他取消了内库里专门设置收纳罚没财物为主的“脏罚库”。——PS:明初,即朱元璋、朱棣时期的内库和未来的内库是两个概念。

    朱元璋认为“人君为天下之主,当贮财于天下”, “人君以四海为家,因天下之财供天下之用”。

    所以明初的内库名为“内库”,实际上基本就是公共财政,公与私的界限非常模糊。户部、工部皆对一些内库有管理权。

    内库更像是分门别类的各自储藏什么东西,各自分发什么东西。

    朱棣也随老爹,说“内库所贮皆天财,待赏有功,虽朕不敢妄费”。彼时内库主要用于赏功,对象文武百官、将士、百姓均不等。

    朱允炆不可能立刻改变内库性质,所以这里的脏罚库也当视为公共财政。】

    这时候,画面上突然闪出了那张“嘉靖名场面”。正是一位穿着道袍的人,在双手挥舞着说: “都是朕的钱!”

    所谓高低,正是对比出来的。

    刚刚被那光幕说出了自己正面施政理念的老朱和朱棣,正在品味自己的崇高和无私。恰巧,又见到了这道德洼地的有用垃圾。

    当时,便是高傲冷笑:

    “看这袭道袍,想是那嘉靖了。这等私自利的小人,说什么都是自己的钱,那钱,是你的吗?是大明的!

    这时候,朱樉突然补了一句: “我没记错的话,这东西好像是电视剧演的,不一定是真的>>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你管这叫D级能力?重生换嫁:短命夫君归我喽重生留校躺平,我真不想再卷啊!重生70年,觉醒系统从打猎开始五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