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城区治安局那里。现在,既然毒素已被证明与死灵和邪教重案可能有关,就应提级归由国家检察院专案组调查。目前还在做案件档案移交手续,应该也快了。”
“有学姐介入就好了,相信一定能抓住害苏珊中毒的元凶。”我虽然不清楚戴莎是如何发现苏珊案件的异常点,并从下层机构中将其挑出来重新调查,但不管怎么说都是好事。
说起来,都已经过了两年多,苏珊被异毒伤害许久,未来也不知何时能清醒,真是太可怜了……
想到这起案件发生的时间,我突然想到了什么,马上问起戴莎:“学姐,那你知道苏珊中毒的确切日期吗?”
“可能是1499年2月,第二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吧。当时索菲回校后刚走进宿舍,就发现已经中毒的苏珊。”戴莎想了一下,可能觉得不太对,便改正说:“但要说苏珊具体是什么时候中毒,这就不好确认。”
“1499年2月吗……”我跟着重复过后,念出一个数字:“……?”
“什么?”她应该是听不懂我的意思。
“数字……”我说:“就是聚能总部大楼爆炸案的元凶,那个圣明邪教徒,当时他涂鸦用的笔记本里有一堆莫名其妙的图形和数字。我后来在图书馆翻阅一些旧报纸,如果那些数字对应的是年月,那么几乎每个数字年月都发生了一起罪案,似乎都跟死灵、邪教或诡异命案相关。”
特别是那个“”数字,我记得在笔记本里还被加粗过,让我印象颇深。
“不知有没有什么关系?不过,也可能是巧合吧,比如1499年2月,我都没见到那个月份的报纸报道过异常事件。”我见到戴莎稍低着头,不知她在思考什么。
“……”她好一会后才抬起头,说:“应该有关系。至于苏珊那个事件,当时没有相关报道也很正常。因为那只是一个传播范围很小的普通案件。”
“宁溪谷学院的学生在学校里中毒这种事件……普通吗?”我很不理解。
戴莎叹了一声,说:“只是就当时而言的普通。调查其中的不普通之处,正是我的任务之一,希望不至于太晚。”
这句话的意味,让我感到某种难以理解的压抑感。
但更不理解的,是戴莎刚刚对我上两个问题的回答。
她承认了“”这个数字可能对应1499年2月份苏珊中毒的事件。但后者却可能是仅作为校园流言素材的“普通案件”,连报纸都没登过。
既然如此,那个邪教徒又怎么知道这件事?他加粗那组数字的意义何在?
我提出这个疑问,接着猜测:“难道那个邪教徒知道元凶……或者干脆他本人就是?加粗数字除了记录,难道还有其他意味?不过那个笔记本虽然是在他手里,不排除被别人写过。也许是我想多了吧……”
“确实有各种可能性,但要通过证据来分辨真伪,直至组成足以揭示真相的链条。”她说:“那个邪教徒的确知道苏珊这起事件,作出后续的疯狂举动也是有原因的。那个笔记本有无其他人的印记,目前还不清楚。说到底,这些可能相关联的事实链,也许只是由一个悲剧串起另一个悲剧罢了。”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