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别的厂子里,有几个甚至已经拿到了调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行车一厂上马新的项目,他们也许就走不成了。
一个听起来就不靠谱的自行车新项目,一个是京城的大厂,如何做选择是显而易见的。
韩波并没有责备他们,只是请求他们在这个关键时刻,能够为这座有十几年历史的工厂,为了厂里那两千多工人坚守一阵子,等待新项目拿到手,他肯定会放那些人离开。
只不过,他的保证,那些人到底是不是听到了心里,就只有天知道了。
那些人都是自行车一厂内势力很大,掌控了自行车一厂的方方面面,要是他们不配合的话,光靠他这位厂长也没有办法承接项目。
看看自己的秘书就知道了,一位文科毕业的高中生,怎么可能知道国外研究过电动自行车呢?
韩波也是老厂长了,这会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交待秘书等轧钢厂实验室的领导到了,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他。
....
吉普车上。
张青翠看着最近一段时间收集的资料,皱起了眉头:“李主任,这家自行车厂还真是个烂摊子啊,三位副厂长,五位中层领导,七位车间主任都申请了调令。
领导都跑了,
咱们是不是应该另外选一家工人生产咱们的电动自行车。”
李东来虽然给这种新型的自行车起名为新能源自行车,但是因为它是用电池驱动的,所以实验室的研究员们都习惯称呼这种新型自行车为电动自行车。
最开始的时候,李东来还纠正了几次,后来见他们的习惯难以更改,索性也就摆烂了,电动自行车就电动自行车吧,反正在后世也是这个名字。
车内的空气有些污浊,李东来摇下吉普车的车窗,笑着说道:“正因为京城自行车一厂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我才会选择它。”
张青翠听到这话眼睛顿时亮了:“你是想拿下这座工厂?!”
她心中有些惊叹李东来的魄力了。
京城自行车一厂就算现在落魄了,也是一座国营大厂,从级别上讲,跟轧钢厂是一个级别的。
京城轧钢厂实验室,按理说还要低一个级别,这就等于是蚂蚁吞了大象。
李东来看着车窗外的风景,当时没有回答张青翠的问题。
许久之后,叹口气道:“且走且看吧。”
其实李东来对于是否拿下京城自行车一厂,也有所忧虑。
在他原本的规划中,京城轧钢厂实验室就是一座单独的实验室,并不需要拥有自己的工厂。
科研成果可以交给国内的其他工厂来生产,这种模式有点类似于后世的手机代工厂的模式。
在最开始的时候,李东来确实是这样做的,研发出来的几款药物,都交给了国内的制药厂生产。
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京城轧钢厂实验室全力投入到研究中,不用分心考虑产品的生产问题。
但是。
偶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