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七百五十一章 除拜(2)

第七百五十一章 除拜(2)

磕头的,也就剩下江宁的王安石、王安礼兄弟,还有这个前执政了。

    对这个提议,向太后自然是支持的。

    君臣大义,很关键!

    于是,两宫达成一致,向太后在问了太皇太后意见后,唤来梁从政,取来纸笔,请赵煦写下了召回文字,随即用印后,立刻派人降出。

    因为不是除授,也非是升迁。

    而是召回大臣述职,故此,不需要学士院的翰林学士或者中书舍人草制,直接可以发出去。

    这是外廷大臣,不能也不可以干预的。

    此乃君权!

    做完此事,两宫就继续商议起赵煦提名的人物拜相的可能性。

    然后,便也排除掉了曾布拜相的可能性。

    这一次却是向太后否的。

    否决的理由很简单——韩五、韩六、蔡、章四位相公,尚且不能拜相,若拜曾学士为相,恐朝野不服。

    当然,还是保留了曾布拜执政的可能性。

    太皇太后对此,并无异议。

    于是,基于同样的理由,赵煦所提名的其他人,也因为资历问题,被排除在右相人选之外。

    蒲宗孟,成为了事实上的,唯一一个,进入右相预选的人选。

    议到这里,两宫也都发现了些问题。

    若,只有一个蒲宗孟可选。

    那么,实际上,就等于只能选蒲宗孟。

    不过两宫都没有点破这个事情,而是选择了跳过这个问题。

    开始和赵煦商议起中司、西府执政人选。

    中司好办!

    赵煦也不藏着掖着,直接点了赵卨的将。

    理由很简单——赵学士年迈,将致仕归老,今拜中司,以为将来超赏之备。

    意思就是,让赵卨去御史台镀金,方便赵卨致仕时,对其进行封赏。

    两宫对此都没有意见。

    因为,在傅尧俞升两府后,中司就一直没有御史中丞。

    而两宫,特别是太皇太后,之所以一直不拜授新的御史中丞去执掌御史台,完全是因为,现在的朝野格局,开始对垂帘政治发起冲击和挑战。

    假若御史台,有一个强力的、年轻的、有野心的御史中丞,那么当前的垂帘体制,就可能被打破。

    因为,这个人很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忽然对垂帘政治发难,要求提前归政天子,以便捞到拥戴、定策之功。

    这对太皇太后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用一个马上就要致仕的功臣,完全符合她的心意。

    至于西府执政人选?

    几乎没怎么商量,两宫和赵煦就打达成了一致意见。

    必须要用一位有带兵经验,最好有军功的大臣。

    这是安焘辞任事件的余波所带来的影响。

    朝廷承受不起再来一个被人议论‘那个什么谁能当执政吗?当不了,没那个能力知道吧!’的代价。

    两宫尤其不愿,承受任用非人的政治指责。

    于是,几乎没有疑问的。

    范纯粹与章楶,进入了最后的名单。

    而范纯粹,在实际上,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除了资历方面的问题,范纯粹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曾受先帝之命,督办种鄂一案。

    同时,去年,范纯粹为其生母求诰命,最后这个恩典,是两宫和赵煦,力排众议通过的。

    ……

    两宫与赵煦在宫中商议宰执大臣人选的时候。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仙家这个娇妻遗孀我当定了贵妃吐槽日常(清穿)修仙十年,下山即无敌从九百层归来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